企业如何做科普更吸引人?企业做科普有哪些优势?企业做科普能为自身带来什么……10月19日,在2024年东湖论坛企业科普东湖行活动上,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企业科普东湖行活动由科技日报社、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科普时报社、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单位承办。
中核武汉核电公司、中国生物公司、哔哩哔哩(B站)、桥梁博物馆、新疆天润乳业、长光卫星技术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围绕核能、生物技术、航天科普等内容展开了讨论,碰撞了思想火花。
“我们的理念是‘让公众认识核能’”,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罗俊介绍,目前我国在建和在运的核电机组数量及核电安全水平均已达到世界第一。为推动核电事业的发展,集团公司举办了多种核电科普活动,如“魅力之光”核科普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12年。
中国生物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杨汇川分享了中国生物近年来在科普方面的实践。他介绍,中国生物发力短视频科普,策划“我国历史第一株”“疫苗中的冷知识”等系列视频,以小视角解读大健康。新时代的科普要打开思路,利用新方式,学会抓住热点和“出圈”。
“B站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习科普网站,科技已经成为B站上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之一。2023年,在B站观看科技类视频的用户数量达2亿。科普类内容播放量增长最快,增幅达1994%。”哔哩哔哩(B站)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在会上以《通过B站看科技AI》为题进行了发言。
“桥梁承载了人们对于 ‘联通’和‘跨越’的追求。”桥梁博物馆(中铁大桥局)馆长成莉玲介绍,该馆是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多年来,博物馆坚持线上、线下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莉玲表示,桥梁博物馆不仅属于历史,属于行业,属于中国,甚至属于世界。
“在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孩子们可以DIY奶酪棒、奶酪布丁,饲喂小牛、体验饲养员的一天。”新疆天润乳业总工程师刘朋龙介绍,新疆天润乳业建立了全产业链科普,建设了3个旅游参观工厂、6个科普牧场,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研发了与社会服务活动、职业体验、自然科考主题、菌种研究等相关的研学课程。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张晓磊介绍,公司建设了吉林省首个航天专题科普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超过20万人次。公众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空间站、卫星、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长征系列火箭等实物模型,更能近距离观看卫星研制的真实过程。
企业代表现场精彩的发言和分享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原来,企业科普可以这么有趣有料!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22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其中,专门对企业开展科普作出了规定,强调了企业在科普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市场的主体。这一特殊属性使得企业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企业处于科技研发与实际需要结合的阵地上,企业视角做科普更贴近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现成的科技资源,可以更便利地将其转化为科普内容;另外,企业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天然的科普人才宝库。
做好科普工作,对于企业自身也大有裨益。首先,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普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其次,科普有助于构建企业的品牌形象。注重科普的正面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客户,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科普还能帮助企业预测市场趋势。企业可以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收集市场反馈,从而预测市场趋势,为创新指明方向,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企业积极投身科普活动并卓有成效,成为科普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中核集团通过组织开放周活动、开展科普竞赛和夏令营等方式,有效消除了公众对核能的误解与恐惧,增强了核能的社会认同感;中铁大桥局建设的桥梁博物馆,增强了公众对桥梁科技和文化的认识……
首次举办企业科普东湖行活动,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充分展示我国科技企业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的成果;有利于加强科技企业之间科普工作的交流与分享,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助力企业找到更多开展科普工作的灵感,推动科普与创新更深入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