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躺平”科学之旅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李庆林
  • 2022-01-10 13:31


《躺平》[德]贝恩德·布伦纳著,南曦译,南海出版公司 2021年7月出版。 

读了德国另类文学作家贝恩德·布伦纳《躺平》一书,才察觉到我们对“躺平”一词有着较为肤浅的误读。我们惯常认为“躺平”即是懒散、逃避或颓废,尤其我们大多数的躺卧内容无非刷手机、网购、追剧、听歌或看直播等等。而布伦纳在书中语出惊人地说:“在注重行动和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学会躺平的艺术,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联想一下2021年互联网热词中,“躺平”和“内卷”占据了巨大比例。而我们对待“躺平”的态度不外乎:鄙视躺平、渴望躺平或无法躺平。但不可否认和不容忽视的,是如布伦纳书中所言:“我们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长度都在躺卧中度过,睡觉、做梦、思考、阅读……躺平不等于消极或懒惰,可以是一次整合思绪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当下各种内卷、各种快节奏高效率下,我们每天紧绷大脑,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生怕浪费光阴。这就需要读一下《躺平》,适时放松,适当放空,躺卧一下,有张有弛,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诚如布伦纳高呼一声:“你要是正躺着,就应该理直气壮。”

《躺平》由布伦纳一系列风趣幽默又短小精悍的文字组合而成,从古埃及人的芦席到现代人的躺椅,从地中海的超长午睡到日本社会的白日睡眠模式;又以宏大的视角,从前苏格拉底时期讲述和讨论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如何通过躺平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深入探讨现代社会的人们应如何利用躺平来寻求自我。譬如他介绍了米开朗琪罗在躺卧中悟到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的构思,极具震撼;普鲁斯特躺在钢丝床上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伊迪斯·华顿颇喜爱在床上工作的原因,是她觉得躺卧床榻可以很放松,从而思路更为自由飞扬。与此同时,布伦纳更深层次挖掘人类平躺状态的历史和文化,旁征博引并介绍诸多世界范围历史上与躺卧有关的奇闻轶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佐以一幅幅有趣的插图,妙趣横生。

这是一本关于“躺”的百科全书,涵盖历史、艺术、文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知识,史料翔实,依据充足,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借用尼采的一句“睡觉可不是件小事,为了睡觉,人得整天保持清醒”,便可窥见此书多么有意思。

布伦纳在一一解答“躺”的秘密,躺平这一姿势能通向未知的潜意识深渊。譬如他文中所写,十九世纪末,躺卧成为一种时尚的理疗方式,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症甚至抑郁症。躺椅成为了心理分析和此类治疗的工具,有躺椅商品被命名为“弗洛伊德”。他还有个全新的比喻,“躺卧对我们来说有如在浓雾中散步一般的效果,经过这番散步,我们的思维总是比之前更清晰。”躺卧这一姿势就是身体在水平状态下的松弛,似乎能使思维异常凝练。布伦纳进一步道出:“处于水平状态时,信念比在任何其他状态下都更容易动摇。当人躺倒时,可能会产生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因而肩上的重担就会掉下来。”

读到这,我们恍然大悟,从精神层面来讲,躺平更需要动用大量的发散思维,的确不同于消极和懒惰。于是发现,布伦纳以一篇篇小短文缝合出一个理论分析“躺”的体系,展现了一段有趣的躺卧文化历史之旅。之于我们,有益有用,茅塞顿开。

“日耳曼人睡在地上,只用毛皮裹身。凯尔特人,根据罗马史官留下的资料,他们睡在塞满叶子的地洞里。公元一千年左右,拜占庭人使用高脚木床,床头处做得很高……”我着迷于他的这些天南地北的史据,对“躺”字的体味更加深刻。他说:“躺卧不仅只是短暂休息的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存在形式。”

 

编辑:于翔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