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骆建建吴昊
近日,记者走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职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看到该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几名学生正围在一辆汽车前,仔细查看车辆细节。据了解,这辆新能源汽车由合作企业捐赠,用于师生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江苏‘1650’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与大企名企深化合作,不断优化学生实习实训条件,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聚力破解高职院校‘散、弱、小’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常信职院党委书记成建华说。
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建设
在不久前举办的一场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常信职院超半数应届毕业生与企业达成初步实习就业意向。这是该校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成果。
近3年来,该校围绕新兴数字技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增专业12个,调整优化专业8个,确保专业建设、人才培养100%对接江苏“1650”产业体系。
“通过产教融合,我们不断完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和就业导向培养人才,使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稳定在97%以上,留在江苏就业的学生占比85%以上,在‘1650’产业体系相关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75%以上。”成建华说。
在专业建设之外,学校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和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牵头成立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安全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常州新能源车辆及核心零部件等两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构建多元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政行企校合作不断向深向实。
“在产教融合机制牵引下,常信职院已与常州、南通、淮安等多地产业园区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开展‘一院一园’校地合作,推动每个二级学院紧密对接一个产业园区,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等技术服务的同时,为学校提档升级发展赋能。”常信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俊说。
为企业提供各类解决方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科技创新实力决定着服务产业能力。近年来,常信职院按照国家“双高”学校建设要求,在着力驱动专业建设的同时,还通过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常信职院始终将“做有价值的科研”作为有效提升科研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日前,由常信职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云边端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常信职院还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综合平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协同企业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
此外,常信职院还围绕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电力等产业,与企业共建20余个科研平台、10余支科技服务团队,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形成各类解决方案近3000项。
以服务数字化转型为例,由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常信职院等16家单位发起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日前成立。通过多方合作,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现代农机装备等产业转型需要,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在此过程中,常信职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学校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积累,深入企业一线,助力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常信职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陶大伟介绍,今年以来,该校已为常州、盐城、镇江等地的60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教练式”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和“智改数转网联”诊断服务,为1000余人次开展社会培训,赋能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设备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同时,该校还通过构建“平台—团队—成果”科技服务体系,支撑80%以上的技术服务项目、科研成果服务江苏“1650”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