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

如何培养女儿“有温度的独立”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李峥嵘
  • 2025-03-07 09:57

我们即将迎来3月8日国际妇女节,在这个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和取得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里,让我们结合热门女性电影《好东西》和《出走的决心》,来谈谈今天这个时代该怎样培养女儿,如何培养独立、自信又坚强的下一代女性。

正视独立的多重内涵

《好东西》中的单亲妈妈王铁梅深刻诠释了女性独立的多重内涵。她不仅在经济上努力打拼,更是在精神层面给予女儿积极的引导。让女儿不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而自卑,而是自豪地说出“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可怜的?”这体现出对独立人格的深层理解,即独立不仅是经济自主,更是精神上的自我认同与责任感。

《好东西》通过王铁梅的职场压力与育儿难题,呈现了女性困境,鼓励女性直面挑战,避免塑造脱离现实的“完美独立女性”形象。

《出走的决心》中,年过半百的女主完成了传统的相夫教女责任后,想要通过自驾游找回自己,并通过直播旅程获得了经济独立。教育应引导女性认识到,独立不仅是“自己能活”“为自己而活”,更是平衡自我实现与社会贡献的能力,理解独立与责任共生的意义。

强化女性协作互助

《好东西》中王铁梅与小叶的友谊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她们在生活琐碎中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种非血缘的“重组家庭”关系,让女儿从小就懂得,独立不等于孤独前行,团队协作和相互支持至关重要。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多跟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沟通,请她们分享经验与资源;或在教育中融入团队合作课题,强调协作而非竞争。

正确理解“奉献”与“自我”的关系

《出走的决心》中的一个争议点在于将女性独立与家庭奉献对立,而《好东西》则尝试平衡两者。王铁梅既追求事业,也承担母亲的责任,影片未否定家庭角色的价值,而是强调“奉献”需建立在自我认可的基础上。王铁梅在工作忙碌时,依然会抽时间去看孩子演出。她总是又美又飒,她享受工作和育儿共存的这一过程,而非视家庭生活为枷锁。

当下的教育需破除“独立即排斥家庭”的刻板印象。正如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多重身份切换,理解独立与关怀他人的兼容性。

推动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教育需面向全体,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所有地方公正的威胁。”在学校开设性别平等课程,鼓励男性参与讨论,在家庭中展现两性共同成长的案例。男女之间,正如现代诗中所描绘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从荧幕到现实,如何构建“有温度的独立”,《好东西》与《出走的决心》的热映和相关的一些争议,揭示了一个问题:女性独立不应是口号化的“爽感”或商业化的“悦己”,而应是扎根于真实生活的韧性成长。

培养独立自信的女性,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合力提供包容的环境。在学校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案例,如职场性别歧视、家庭责任分配等,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抗压能力。

当我们共同努力,为女性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那么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必将如三月的春日繁花,绚烂绽放。

(作者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教育科普作家)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