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从传统驾驶到无人驾驶,再到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这些变化让我们仿佛一夜之间就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学习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生活本身并不分科
生活本身是不分科的,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知识,但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为未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
人工智能将成为重要教学助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路径,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在跨学科学习中,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真实情境,重回历史现场,让古人“复活”。通过设计复杂的项目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火星基地或月球基地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思维。
尤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教师大多是在分科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缺少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然而,学生的兴趣是多样化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让人难以应对。
为了满足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探究的需求,人工智能将成为一位重要的教学助理。只要有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学生就能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学习背景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实施项目,从而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提升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向奔赴”。
跨学科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主题”或“项目”作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如智能教学平台和虚拟数字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提升学习效果。
跨学科学习对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尽管跨学科学习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设计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学生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此外,跨学科学习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可以对教师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跨学科学习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跨学科学习将更加高效和有趣,为未来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作者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