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科普 践行科学报国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8-04

大家说科普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指明了方向。本报将陆续刊发科技工作者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回信内容的文章,以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对“科学与中国”专家学者代表和参与者工作的高度肯定。这让我们这些长期参与科普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巨大鼓舞,同时也对科技工作者如何做好科普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指明了方向。


为何做科普?


回信中再次明确“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回信中提出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殷殷期望,结合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部署,便能理解科普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的底层逻辑。

创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途径,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成果产出源自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依赖教育。一方面,科普是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科普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穿透政治与意识形态壁垒、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积极作用,是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的有效途径。只有发挥出科普的这些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才能和科技创新组成“同等重要”的两翼,肩负起推动创新发展重任。


谁来做科普?


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前半句告诉我们科普是“科学报国”的一种具体方式,而非“不务正业”;后半句要求“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则告诉我们科普不是只有大院士、大专家才能做,院士专家起到的是引领和支持的作用,科普是全体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都应该支持和参与的重要事业。


科普做什么?


回信中对院士专家代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肯定的同时,也对科普工作内容进行了诠释。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爆炸式增长与人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之间的根本矛盾,决定了新时代的科普必然不能停留在简单传递知识的层面,而是要以传播科学知识“实例”来传递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家精神,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升级。


科普为谁做?


推动科学教育、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发展环境的构建是科普的核心“战场”。归根结底,创新发展的最核心要素是人,培养人是重中之重。

在回信中,“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再次体现出总书记对祖国未来希望所系的青少年的关注,并且关注的重点是“崇尚科学”的信念养成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而非简单的“知识收集”。当然,“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仍将是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


科普怎么做?


科普重要作用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终究要通过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来承载。回信中对内容提出了“优质丰富”的要求,而在形式方面给出了“喜闻乐见”的指导原则。科技工作者在生产科普内容时要质与量并重,既不能过分曲高和寡导致无人问津,也不能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一味追求“流量”而丧失底线。特别是热情洋溢、活力充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但应该积极生产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同时也应该大胆探索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体验和效果。

总书记的回信为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正了名、打了气,也言简意赅地明确了主体责任,指引了目标任务,提出了方法路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用行动来响应号召,积极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陈 征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专家简介
陈征,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光学博士。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