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鸟类为何能熬过大灭绝事件
□ 冯伟民
在浩瀚的地球生命史中,鸟类始终扮演着一种神秘而独特的角色。尤其是鸟类在中生代末,曾经历一次大灭绝灾难。但幸运的是,鸟类家族中的一支今鸟类躲过灾难,进而成为当今脊椎动物的“天之骄子”。那么,今鸟类为何能熬过大灭绝事件?
适应环境,许多现代鸟类重要特征初显
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鸟类种群经历快速分化与辐射,出现了鸟翼类,它也被称为初鸟类,包括基干的原始鸟类、反鸟类和今鸟类。其中,在距今1.02亿—1.33亿年前,今鸟类的形态和生态已经显现出许多现代鸟类才有的重要特征。
通常,我们认为现代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是发生在恐龙灭绝之后。近期,由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展的一项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一个颠覆性的消息: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学和化石数据,并通过系统进化树构建、分子钟演化时间估算、物种多样性分化速率等分析,构建出了一个全新、详尽的现代鸟类演化树。
在涵盖了近95%现代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新鸟小纲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支全新的鸟类进化谱系,并将其定名为水陆鸟类。它包括海鸥、企鹅等在内的水栖及其近缘种类。水陆鸟类与早期研究发现的陆鸟类一起构成了新鸟小纲的两大谱系。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大鸟类谱系在中生代末恐龙大灭绝前就已经分道扬镳,远早于约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虽然遭遇那场惨重灾难,但当时已有部分原始形态的现代鸟类竟涉险过关,顽强存活下来。
研究表明,现代鸟类更像是经历长期缓慢而连续的演化,在自然选择导向下逐渐适应环境变化,并与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等协同演化而来。
躲避灾害,成功演化出新发育模式
事实上,在鸟类家族中,并非所有鸟类都幸存下来。为什么只有今鸟类一枝独秀幸存至今?
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假设,如鸟类体型、个体发育模式、快速生长素率假说、高代谢率假说等。还有研究认为,这要归因于今鸟类拥有更强大的肌肉骨骼系统,以及它们的喙部更适合吃种子等。
从体型来看,相比于恐龙,鸟类的体型显然要小得多。而在鸟类中,今鸟类的体型还要更小一些。因此,在剧烈的环境变化面前,拥有较小体型的今鸟类种群分化速度更快,适应性更好,而体型较大的恐龙则难逃一劫。
从个体发育上看,今鸟类在晚白垩世成功演化出了“快速而连续”的发育模式。这种发育模式就像是现在鸟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育和成长,获得成熟的运动能力和繁衍能力,以躲避灾害。
因此,尽管在更早的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鸟类多为反鸟类,但真正熬过大灭绝,最后脱颖而出的却是今鸟类。它以其对环境的更强适应力和生态域优势,躲过大灭绝灾难,演化成为当今地球上的现代鸟类。
正如《物种起源》给我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够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之下延续下来。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