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今撞见 苇莺喂杜鹃
□ 郭 耕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我在北京麋鹿苑工作20年,观鸟10年,但兴致不仅未减,反而与日俱增,为何?因为尽管天天在不到千亩的麋鹿苑里转悠,舞台不变,但随着季节变换,“鸟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角色常变,就是同一角色、某一种熟悉的鸟,也会不时给你上演惊人的新曲目,这就是观鸟的乐趣。

7月26日,我幸运地看到了、录到了“养母”苇莺饲喂宝宝大杜鹃的场面。早上我独自走在鹿苑东区的水泥路上,听到北侧鹿苑唯一荒野的桃花岛附近,传来一阵急切的鸟鸣,望去,一只苇莺上蹿下跳,鸟虽很小,但动静不小,还是容易发现的,怎么了?我举起望远镜上上下下仔细观察,忽然发现在这棵小树的下端横枝上,端端地站着一只大鸟,猛一看以为是红隼,我喃喃自语,难道是猛禽进到了鸣禽苇莺的地盘,苇莺在驱逐它?再看,不对呀,两只鸟并非对立的敌人,而是相呼的“亲人”,我忙不迭地举起相机,拉近再拉近,先轻易地拍摄到了大鸟——杜鹃稳健的雄姿。这只棕色的、浑身带有棕色虎斑花纹的杜鹃,还在不断哆嗦着翅膀,并发出雏鸟乞食的鸣叫,而急来疾走的小鸟——这只浅褐色的大苇莺,竟是频频来喂食的妈妈角色。

这就是久闻大名的寄生与代养关系的两种鸟,大杜鹃与大苇莺。但大苇莺尽管名声大,其实小如麻雀,而大杜鹃即二声杜鹃,已经与成年杜鹃大小相近了,只等亲妈的呼唤,远行非洲了,这是近两年才被人们凭借卫星定位技术揭示的真相,杜鹃的越冬地,乃是非洲。

而说到杜鹃的寄生性,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春夏之季,杜鹃从南向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飞来繁殖地,即我们身边,通过昼夜不停的鸣叫,侦缉到抱窝中的鸟(大杜鹃专找大苇莺),这位大鸟便伺机把蛋下到那位小鸟的巢中。杜鹃的蛋不仅酷似苇莺的蛋,使苇莺难辨真伪,来者不拒地抱窝,而且杜鹃能早出壳,出壳的小鸟,天生绝技,把苇莺的蛋,挤出鸟巢,结果,这窝苇莺的妈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母”,把小小的独子——大杜鹃饲喂成了比自己肥硕好几倍的大宝宝。

世界真奇妙!万幸能看到! 

(作者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



相关文章
郭 耕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家简介
郭耕,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经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普时报“笔耕自然”专栏作者。作为科普作家,自1994年著有《世界猿猴一览》以来,几十年笔耕不缀,撰写科普图书二十多部,创意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科教设施三十余个,多年来作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教授全国巡讲奉献十大科普讲座。耕耘科普,获奖频频,仅2018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首都环保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获北京榜样提名人物、2020年,继1999年再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22年所著《动物与人》获首都30部科普好书推荐书目。2023年3月有《鸟人话鸟》一书出版。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