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鹿共舞 东归之麋
□ 郭 耕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母子麋鹿在水那方。

作者与鹿共舞,目光都看一处。

欧洲的斗牛舞、天鹅湖,印度的蛇舞,朝鲜的鹤舞,塔吉克的鹰舞,傣族的孔雀舞……雀之灵、藏羚羊、梦蝶、火凤、火鸟、赤驹、朱鹮、狮子舞……从国外到国内,从芭蕾舞再到民族舞,甚至古代华佗的五禽戏,师法自然,动物行为作为人们艺术构思包括舞蹈创作的灵感源泉,古今中外,无不可为。

最近,好几个文化宣传机构来到位于北京南郊南海子核心地的麋鹿苑,就“麋鹿东归”一题,或做电视节目(已在BTV“北京时间——一起出发吧”播出),或做纪录片,甚至有编一部舞剧的动议,对此,我都积极配合,尤其是为麋鹿编舞,这主意太好啦!

那天,与我同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爱莲舞蹈学校校长陈妤(舞蹈家陈爱莲的女儿),带来舞蹈理论家、舞蹈研究所所长江东,舞蹈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袁禾,山海经研究院院长刘璐,舞蹈家协会编舞家宋延导演等多位舞蹈界的名流,先了解麋鹿,再畅谈舞蹈,闻听我的倾情介绍,无不喜出望外,大呼相见恨晚,都觉得这个题材难得,人物涉及古今中外,情节曲折,悲欢离合,小中见大,当然,大家指的就是我们的主角:麋鹿。

的确,几十年与鹿共舞,麋鹿在我眼里,绝非世俗以为的一张皮一团肉一副骨架,而是活生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虽然也作为一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但麋鹿有其他野生动物所不具备的坎坷身世和惊险历程,这其中有荣耀,有高贵,毕竟曾在中国皇家猎苑及英国公爵庄园养尊处优;有屈辱,有坎坷,一度被偷猎、被觊觎,部分远渡重洋,其余命绝家乡;更有峰回路转、劫后余生,情牵西方传教士的博物之旅与东方保护者的爱国情怀,故而我独爱“麋鹿东归”的说法,因为,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一次著名的东归: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尔扈特蒙古部落东归,摆脱沙俄压迫,胜利回归祖国。而今,我们的麋鹿同样再现了一个“国家兴,回家中”的东归盛况,不仅实现了从国外向国内的回归,更实现了从人工到自然的回归,其情其景,其人其事,可圈可点,堪歌堪舞!

艺术源自生活,动物本身就有不少善舞者,每年春季拍摄我身边海子湿地的一些水鸟,其中的佼佼者凤头䴙䴘乃是舞蹈大家,发情期的雄雌对舞,亦步亦趋,一招一式,再配上探戈舞曲,绝对令人自愧不如。我也见过红腹锦鸡的婚舞,雄鸟不仅色彩惊艳,舞姿更是楚楚动人,一招一式大有不得雌鸟芳心誓不罢休的势态。

看似常常矜持呆立如雕塑的麋鹿,同样有惊人的瞬间:雄性的角斗,雌鹿的拳击,鹿王的角饰,群鹿的奔腾,过河及沐浴在水一方,母鹿的舐犊之情,幼麋的呦呦鹿鸣……自带仙气,无不惊世骇俗。作为麋鹿代言人,我们也常常向公众述说:麋鹿与鹤相伴,呈现鹤鹿同春古画意境;麋鹿鸿雁相伴,再现孟子梁惠王会话情景;还有喜鹊飞落麋鹿身上的“一路有喜”祥瑞,诠释了和谐共生的科普注解……这一切都有待于转化为舞蹈语言。

我认为,这些可谓原生之舞的动物举止,多是动物的自然行为,尤其是动物发情和激动时的举止。本人曾多次在电视台保护动物节目中演示大猩猩、黑猩猩之舞;斑鸠、锦鸡之舞;麋鹿、仙鹤之舞……其实是为了说明,人类不是唯一有语言的动物,动物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包括身体语言。何况动物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源泉,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为一个动物保护工作者,也曾是文艺青年和舞蹈爱好者,就我所知,关于动物题材的舞蹈,不胜枚举。

生态文明、一带一路,环保护生,吉祥福禄,特别是对生命共同体的讴歌,麋鹿保护的素材具有超越时空的内涵和高度,具备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契合,保护历程涉及中、法、英的“三国演义”,保护成果有国家、专家、公众的鼎立支持,因而舞剧《麋鹿东归》的调研与启动,恰逢其时,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护生文化,期待好词配好歌,渴盼盛世出佳作。

(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章
郭 耕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家简介
郭耕,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经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普时报“笔耕自然”专栏作者。作为科普作家,自1994年著有《世界猿猴一览》以来,几十年笔耕不缀,撰写科普图书二十多部,创意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科教设施三十余个,多年来作为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教授全国巡讲奉献十大科普讲座。耕耘科普,获奖频频,仅2018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首都环保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获北京榜样提名人物、2020年,继1999年再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22年所著《动物与人》获首都30部科普好书推荐书目。2023年3月有《鸟人话鸟》一书出版。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