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这个假期孩子们没有补课班了,家长们有没有补上交流这一课呢?在我做亲子阅读推广和亲子讲座的时候,遇到过很多父母问我,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讲话。
不交流常见的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明确拒绝,父母问什么都会直接表示抵触,“别问”“不想说”;另外一种是消极抵抗,孩子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还有一种表面配合,其实抵触,嘴上答应:好好好,行行行,其实就是表达“别说了赶紧闭嘴吧”!
“三座大山”阻挡交流的通道
首先思考一下,如何理解交流?父母想要的交流是有效的交流吗?
交流是相互的有来有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想要的交流是让孩子事无巨细向自己汇报情况,但是父母很少会愿意跟孩子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真正的亲子交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交换信息,第二是理解对方,第三是影响和引导对方。所以有效的交流应该是愉快的、有建设性的、下次还愿意继续的。
再来看一看是什么影响了亲子之间的交流?
当父母发现孩子拒绝交流或者很反感交流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累积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并不是一天发生的,那么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在我们过去的点点滴滴中有哪些影响了我们的交流?有三种常见的行为,就像三座大山一样阻挡住了我们交流的通道。
一是否认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很不高兴,有些妈妈会说你一个小孩有什么不高兴的,就那么点事儿值得你拉长脸给我脸色看吗?当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无论是愤怒、悲伤、高兴还是难过,是没有好或不好之分,都是人的情感、情绪的反应。如果家长否定了他的这种感受,那么孩子就会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也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是打压孩子的表达,比如说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时候,家长就说:“去去去,你写作业去吧,你瞧你干的还不够添乱的”,那么他就越来越不想干家务,家长又会说,“瞧你这个懒劲儿,整天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你说你学习学习不行,干活干活不行,你将来能干吗?”当孩子或高兴或愤怒地向你分享他的某个事情,家长说:“你傻不傻呀,你管那么多干嘛?”都是在否定和打压他的表达。
三是贸然给出建议。比如孩子回来说我在学校遇到一个什么困难,家长就会讲,你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很简单嘛,一二三,你该怎么办,你听我的准没错。这些方式显得我们高高在上,孩子会更加没有自信心——他每次表达都是提供了一个靶子,让你“啪啪啪”地向他射击。久而久之,他就越来越不想表达了。
如何交流让孩子感到舒服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转变思维,改善亲子关系。
在孩子开口之前,父母要先学会倾听。要专注地听,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交流,或者是一起散步,或者一起劳动,创造一个属于你们的时间和空间。二不要打断孩子,不要着急给建议,不要否定他的感受,要记住他所讲的细节。记住他跟你讲过的同学的名字和特点,记住他喜欢的老师。下次交流的时候,你适当地提出来,他就会知道他讲的话你放到心里去了。
保持畅快交流的前提,还需要区分三组概念。
第一是区分日常和关键。日常的交流是“吃什么睡得好不好呀”这样的话语,关键时刻就是他遇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告诉你。很多家庭的交流是停留在日常的表面上,但是关键时刻孩子却不敢跟父母说,为什么呢?因为他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给孩子信念——无论你遇到任何困难,父母都是你最后的坚强的支持者。孩子做错了事,第一反应不是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想办法弥补过失,这样孩子就不怕在关键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
第二是区分亲密与界限。孩子跟我们有血亲关系,但是同时他也是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他的个人隐私,包括生活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不要贸然去侵入他。当你问他问题,他不想讲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停止打探。他相信你是尊重他的,自然会在放松的时候和你再次沟通。
第三是区分控制与关心。生活中,很多父母向孩子打听这打听那,理由是“我都是关心你啊”“我是爱你啊”,但是孩子知道你只是想控制他,你不是在真的关心他,你没有跟他建立一个共情,没有理解他所遇到的处境。“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是小孩最讨厌听的话,因为这种话体现了父母最强的控制欲,让孩子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与孩子交流做到尊重、接纳与包容
厘清这三个关系之后,要做到有效的交流,还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是理解和共情。你要求他做的你自己首先要做到,你能做到的事情,在他这个年龄他不一定能做到。比如说很多父母批评孩子脾气不好,但是父母可能比孩子咆哮的还要厉害,只是到了青春期,父母吼也吼不过打也打不过了,才抱怨孩子不听管教。比如,孩子回来很不高兴,父母问你怎么啦,孩子说不想讲,父母就生气了,说:“我好心问你,你居然给我看脸色。”这个时候父母就没有表现出成熟的样子,怎么能轻易被一个小孩子影响情绪呢?父母要理解孩子现在不高兴,但是和父母没有关系啊,所谓共情是要跟他待在一起,接纳他的情绪,并用一个成熟的姿态包容他、引导他。
第二个是陪伴与支持。所谓陪伴是要和他走在一起,而支持是站在他的身后,而不是抢到他的前面。例如一头牛,口渴了,你带着它到河边去,但是你不能强行把它的头按到水里。你理解它需要喝水,你给它提供支持,但是它想喝多少什么时候喝,这只能由它来决定。
第三个就是尊重和珍惜。尊重孩子,意味着你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他会有自己的思想,他可能不按照你的思维去做,不可能跟你保持一致,那么我们应该允许他有不同的声音,甚至他保持沉默的权利。珍惜,就是当孩子跟你交流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放过去。“我现在很忙,你就知道打扰我。”他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你没有珍惜这样的机会,那未来你想打听的时候,他就不想再说了。
总结起来讲,亲子关系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家长会听孩子才肯讲,好的心愿需要学习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