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鲁迅育儿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来源:科普时报 2021-10-29

视觉中国供图

 诗人柳亚子先生曾说:“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的教育观念集中体现在著名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今天重温此文,依然很有启发。

爱和尊重并重,高质量陪伴孩子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如何爱孩子?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具体阐述有三点:理解、指导、解放。

第一,便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便是解放。“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写作此文的时候还没有做父亲,但是做了父亲之后,对儿子的教育完全按照这些思想来实行,“健全的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的解放。”

鲁迅育儿的过程是爱和尊重并重,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爱护、尊重、指导。

鲁迅老来得子,他很爱孩子,自己编歌谣哄孩子睡觉;孩子长大一些,给他讲故事,“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去不少工夫耳。”

但是他并不溺爱,海婴回忆说:“我在家里,感觉父亲对我,跟普通家庭一样,而且更和蔼,没有大声呼喝,或者是训斥。当然也有他看我不乖的时候,拿一个纸卷起来,轻轻地在屁股上打打,这完全是一个威慑作用吧。”

在海婴的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记录了很多父亲对自己的陪伴,这些共度的时光是尊重孩子的喜好,并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娱乐:“我幼年很幸运,凡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父亲总是让我跟他去观看,或者也可以说是由他专门陪着我去观看。有时也让母亲领着我和几个堂姊去看《米老鼠》一类的卡通片。记得和父亲一同看过的电影,有《人猿泰山》《泰山之子》《仲夏夜之梦》以及世界风光之类的纪录片。”

不阻止“破坏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鲁迅在散文《风筝》写了一个破坏孩子玩具的故事。自己“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不理解小弟弟为什么喜欢放风筝,并粗暴毁坏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人到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时候他醒悟到,自己当年毁坏弟弟的玩具的那一幕无异于“精神的虐杀”。他向早已成人的弟弟道歉,并在自己做了父亲后耐心陪孩子玩耍。

孩子的破坏欲和好奇心是密切相关的,如何教育孩子爱惜物品同时保护探索热情?鲁迅的做法,一是理解,二是耐心。

海婴小时候是一个玩具破坏者,能拆的都拆了,目的是因为想看看内部结构,也认为自己有把握能够复原。瞿秋白夫妇曾经送给海婴一套玩具,他学会了几百种拼法,还能够自己发挥想象,拼出新的花样。有一次把父亲给他买的留声机也拆开了,当然最后也复原了。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还把父亲给母亲买的缝纫机都拆了。对于他这种破坏力和好奇心,父母从来不阻止,只要他恢复原样。

鲁迅在很多书信中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对于“拆家大王海婴”,鲁迅不是粗暴斥责,而是理解孩子的好奇心,“他很喜欢玩耍,日前给他买了一套孩子玩的木匠家生,所以现在天天在敲钉,不过不久就要玩厌的。”“海婴是一件完整的玩具也没有的。他对玩具的理论是,‘看了就拆掉’。”“海婴仍不读书,专在家里捣乱,拆破玩具,但比上半年懂事得多,且较为听话了。”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

鲁迅不因孩子年幼而忽视孩子的感受。他认真回答孩子的童真的话:“他(海婴)去年还问:‘爸爸可以吃么?’我的答复是:‘吃也可以吃,不过还是不吃罢。’今年就不再问,大约决定不吃了。”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提到的一件事:“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鲁迅妻子许广平)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取名字上。“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对于孩子的未来,他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也给出了自己的指导。鲁迅在遗嘱中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后来,海婴在北大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成为无线电专家,业余喜欢摄影,拍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生活实践是一致的,终其一生,“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而百年前的文字依然熠熠生辉:“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