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认知偏见,打开缤纷世界
来源:科普时报 2022-10-15

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2022年诺贝尔奖终于揭晓,媒体的传播让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者走到前台。科学发现的故事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杰出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破除大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打开了一个缤纷的认知世界。

广泛爱好触发科学灵感

卡罗琳·贝尔托齐是今年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也是一位女性。但她完全不是刻板印象中无趣、内向的女科学家,而是充满活力的文体全才。她青少年时期喜欢打街头篮球,高中时踢足球,甚至获得大学体育奖学金。不过她最爱的还是玩乐队,差点要去大学专修音乐专业。她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比起科学家,更想成为一个摇滚明星。她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也没有放弃音乐爱好,在乐队里当键盘手挣钱,有时候还自己写一些作品去表演挣钱。

这次获得物理学奖的安东·蔡林格爱拉大提琴、狂热喜爱爵士乐,也是超级科幻迷,尤其喜欢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在这部小说里,超级电脑计算出宇宙的终极答案是“42”,蔡林格也给自己的帆船命名为“42”。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同样有敏锐的直觉和感受力,对世界不竭的好奇心,以及“触类旁通”让他们达到巅峰。

不惧低谷,顺势而为

除了安东·蔡林格,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有阿兰·阿斯佩和约翰·克劳泽。你能想到克劳泽居然大学挂科?而且不止一次。他的高等量子力学挂科后补考,还是没有通过,但是他毫不气馁。虽然挂过科,也不影响他继续这个学科的研究,并做出突破性成果。

今年82岁的卡尔·巴里·沙普利斯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2001年曾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时隔20年,再次获得化学奖,可谓老当益壮。他曾说过“生命就像是一个冲浪者,你必须在浪上才能够掌控局面一直冲下去,如果你陷入谷底你就死了。生命会冒险,因为不得不冒险,顺着能量的走势而动。”

沙普利斯这段话讲的是科学,也是人生的启示,我们并不是毫无生气的一块石头,也不是随波逐流的木头,生命会自我调节。也许你不是顶级科学家,也许你的工作事业看起来是比较平凡,但是你一样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这就是生命的强大。

无惧年龄,一生皆可创新

也许大家会注意到,诺奖得主似乎年纪越来越大。确实,2011年,美国学者抽样统计了1901—2008年间的525位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初期,科学家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平均年龄是37岁;但进入2000年之后,这一平均年龄增长到了47岁。

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诺奖级别的成果被验证为伟大发现,需要很长的时间。官方数据显示,诺贝尔奖从研究出结果到获奖,平均需要超过18年的时限。尤其是这几十年,获奖科学家年纪越来越大。这也是因为现在科学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复杂,还需要团队合作、积累学术资源等,这都非常耗费时间。

这也打破了以往我们对人才培养的一个认知:那就是年轻时更有创造力,是出成果的最佳年龄。相比起天赋,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努力。所以不必有年龄焦虑,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找到你热爱的事情,持续探索,就能发挥出创新的潜力。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