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家有奇母成就旅游达人
来源:科普时报 2024-01-11

1月5日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诞辰日。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始了万里行并写下了第一篇游记:“癸丑之三月晦至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400多年后,徐霞客出发的这个日子,被命名为“中国旅游日”。

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徐霞客被誉为“旷世之游圣”。他的出游既不是执行公务或者休闲度假,也不是为了求法取经或贸易赚钱,而是像地质学家丁文江称赞的以一介布衣“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

徐霞客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人文地理考察上,留下了百科全书式的《徐霞客游记》。作为一个用双脚丈量大地的实测地理学家,他否定了《尚书》中关于“岷山导江”的错误结论,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作为岩溶地貌考察的先驱,走访数千里考察了300多个洞穴,精确的描述和用现代科学仪器测量的数据几乎一致。

戴上“远游冠”,一生在路上

徐霞客的这些成就离不开不受世俗观念限制的父母的支持,他的志趣脱胎于父亲的志行纯洁与母亲的勤勉达观。父亲徐有勉因为祖上受过科考舞弊案的牵连,所以隐逸田园,也不希望儿子追求功名。徐霞客从小喜欢看《水经注》之类的地理书,立志要做一个“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大丈夫。母亲王孺人42岁高龄才生下徐霞客,却并不娇生惯养。

父亲过世之后,母亲不把儿子拘束在身边,而是鼓励他外出闯荡:“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家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母亲还亲手为他制作了一顶帽子,史称“远游冠”。最初,徐霞客怕母亲担心,先从近处开始,约好时间回来,从不失约。每次他在出游和孝亲之间犹豫,母亲总是说,她身体很好,不用徐霞客挂念。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远游四方。

一次,徐霞客从嵩山、少室山出来,看到田中麦苗青青;到了陕州看到杏花开放,进入潼关垂柳夹道、梨李参差,转入泓峪,却是春风不度,层冰积雪犹满涧。过坞底岔顶,复见桃花;出龙驹寨,又是一番桃雨柳烟的景象。他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启程返乡,经24天跋涉回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母亲80岁时,他想停止出游奉养,母亲为了打消其疑虑,陪他就近旅行,一路走在儿子前面,显示自己身体健康。直到母亲病危,儿子才如同心电感应一般赶回家中,守孝三年后再次出发。

有大爱的父母不受世俗约束

当时的人们都把考取功名视为正途,其他都是“不务正业”,但徐霞客的天赋和志趣与众不同——“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如果没有父母不拘于世俗的教育和支持,就不会有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所以,人称“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意为徐霞客的奇特是由母亲成就的。

封笔之作《朔江纪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的徐霞客著作。他几乎花费了一生的时间来求解童年的疑问:长江的源头在哪里?临死前才定稿,文末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如果我们不探究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和教育背景,就无从知道其力量的源泉。从徐霞客的家教中,我们看到一个有大爱的母亲是不受社会标准的限制,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天赋,助力天赋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