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里有家和那一方水土

□ 李峥嵘

来源:科普时报 2024-07-05

近期,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福建省厦门市,浙江金华市、绍兴市越城区的文旅部门或教育部门都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方言进校园活动,同时提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会一句方言。

为什么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鼓励学习方言?除了积极落实国家保护方言文化的政策外,学习方言还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所帮助。

传承地方文化、保护语言资源

方言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当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诸多特色,是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家长通过和孩子说方言,能让下一代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有助于维护全社会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江苏苏州的吴侬软语被广泛用于昆曲、评弹等艺术形式;《水浒传》中夹杂了许多山东方言成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当代很多作家都善于使用地方语言资源,老舍赋予小说京腔京韵、陈忠实使用陕西关中的方言词汇、莫言运用山东高密方言,都有助于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独特的地域习俗和文化。而笔者的家乡湖南永州是一个偏僻小城,当读到同乡李茵老人82岁写的《永州往事》,那些独特的用语瞬间把笔者带回潮湿、温暖、葳蕤的南方。

增强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方言是故乡文化的重要载体,孩子学说方言能与故乡建立起独特的文化连接,增进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笔者小时候刚上学时不会说普通话,感到自卑,觉得说话有口音低人一等。长大后,才意识到方言背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对笔者的采访和写作大有裨益。

我国很多城市的命名基于方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信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认为“深圳”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其实地名很古老,“深圳”始见于明永乐年的史籍,客家方言俗称田野间水沟为“圳”,深圳因其水泽密布、村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再比如著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的“界”,在湘中湘西一带的方言中表示“山”的意思。

前两年在网上吵得很热闹的安徽六安到底是“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新闻,还引来了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官方回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因为六安历史悠久,自战国时便存在“lù”的古音,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珍贵的一抹乡音,是文脉相传的活历史。

使用方言也是对故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的体现,这些年在互联网、影视剧中掀起的方言热,都反映了这种自信。今年大热的电视剧《繁花》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所著的同名沪语小说,王家卫导演选角时要求演员会说上海话,主演胡歌、马伊琍、唐嫣等都是上海人。沪语的运用,让小说和电视剧充满了上海腔调,凸显出强烈的时代感、地域特色和人情世故。

维护家庭情感纽带

方言中有一些词汇和表达在特定语境中更为精准、恰当。各种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

方言也是家庭成员之间天然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在代际之间。它能让孩子与长辈更顺畅地沟通交流,拉近距离,避免因语言差异产生隔阂。例如,笔者的外婆终其一生都不会说普通话,笔者父母的普通话一直有很重的口音,而笔者会说方言就能很好地与他们交流。

学习方言能够促进大脑发育

研究发现,不同的方言对大脑发育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接触和使用多种方言能够锻炼大脑的语言处理能力。大脑需要不断地适应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从而增强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粤语有6个音调,每个音调都代表不同的意思,所以以粤语为方言的人群在学习音乐时更善于聆听。

其次,多语环境(包括多种方言)可以促进大脑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在多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在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表现更出色。例如,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是用现代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第一人,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他的祖籍是江苏,家里长辈都说常州话,但他生长于北方,照看他的保姆是保定人,后来他又学会了常熟话、常州话、苏州话、南京话和福州话等多种方言。

第三,方言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能丰富大脑的认知内容,有助于培养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另外,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一门新语言会优化已掌握的语言。

总之,讲普通话和讲方言并不矛盾,二者互补互促。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普通话方便沟通;方言则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和情感记忆,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家庭中提倡多说方言,同时也不忽视普通话的学习,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从地方文化中汲取独特的文化资源。

(作者系教育科普作家、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