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情绪都需要被接纳

来源:科普时报 2024-07-12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正在热映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2》,以脑科学为依托,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述了刚步入青春期的小女孩莱莉脑海中的一场奇妙冒险。

莱莉头脑中的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和厌厌等情绪,经过童年阶段的磨合,已经相处融洽,可以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突然有一天,大脑总部经历了一场“大拆迁”,新的情绪焦焦(焦虑)带着慕慕(嫉妒)、尬尬(惭愧)和丧丧(厌倦)一同出现,占据了大脑总部。不同的情绪小人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它们共同协作,影响着莱莉的决策和行为。

这部电影以艺术的方式浓缩地表现了青春期的情绪变化,展现了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复杂,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探索,同时也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此片来认识青春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情绪极度敏感和夸张

电影以夸张的形式表现莱莉一夜之间的转变:前一天还是一个乐观、热情、开朗的乖女儿,一觉醒来成了一个暴躁、敏感、多变的叛逆少女。她会因母亲正常的起床提醒而狂躁不已,也会敏感地从朋友眉头细微的变化捕捉到隐藏情绪。她仿佛戴上了超级放大镜,原本极小的事情也会被放大数十倍;从狂喜到冷漠,情绪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瞬间从高点跌到低谷。

这一切是由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的。家长如果不能理解,就会责备孩子叛逆。幸好莱莉的父母通情达理,以极大的耐心来面对孩子的变化。

自我意识经历分裂与重建

初中的两个好友去了其他高中,这让莱莉措手不及。为了加入高中的冰球队并获得更多新朋友,莱莉被焦焦(焦虑)掌控了,选择抛弃过去的朋友,强迫自己融入不适合的圈子。她过去的快乐、忧虑、愤怒、害怕和厌恶等情绪被压抑,只剩下焦虑、羡慕、尴尬和沮丧等,莱莉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

电影把情绪人格化,让我们看到不同阶段的主导情绪的改变。童年以乐观自信的情绪为主导,加之恐惧、愤怒等较为原始的情绪。而到了青春期,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冒险的渴望,焦虑会成为主导情绪。这个阶段,由于对自我认识的不清晰、对朋友的高度渴望、自尊心的极度敏感,孩子有着羡慕、尴尬和沮丧等复杂情绪变化。莱莉在面对冰球队女队长时,表现出很夸张的仰慕情绪,但又很担心自己表现不合时宜,时常陷入尴尬的境地,一旦努力受挫则带来巨大的沮丧感甚至情绪崩溃。

这一时期,孩子为了加入新团体,甚至不惜放弃真实的自我,完全否认过去的自己。比如莱莉明明很喜欢一首流行歌曲,但因担心同伴不认同,就竭力否认甚至用讽刺的语气来掩盖自己的尴尬。

其实,这都是青春期成长的正常表现。成人不能简单批评孩子小题大做或认为完全不值得如此焦虑。在青春转变的时期,孩子往往会抛弃过去的自己,自我意识的建立必然要经历撕裂、崩溃和重建的过程。

情绪没有好与不好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电影中强调了信念对自我意识建立的重要性,信念能激励一个人克服困难,不断向前。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它来自于自我肯定,同时又不是盲目乐观。

莱莉经历了自我信念的转变和对自身的重新审视,童年时期父母对她的夸奖让她坚信自己“真的很棒”;到了青春期她认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完美,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开始努力迎合他人以获取认可。过于苛刻批评自己,会带来信念的崩溃,过度的焦虑也会阻止行动。无论是快乐、愤怒、恐惧,还是焦虑、沮丧,每一种情绪出现的本意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莱莉最终与情绪小人和解,完成了心智成长。

每一种情绪,都需要被看见;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任何一种情绪,都不应被压抑或忽视。正如乐观、愤怒等情绪发挥着重要作用,焦虑、沮丧等新出现的情绪,也反映了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只有认识并接纳全部的自己,我们才能驾驭情绪,实现成长。

(作者系教育科普作家、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