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认真学习,我深切感受到了《意见》对于奋战在科学技术普及战线上的科普人员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科普作家祁云枝表示,“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意见》精神,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意见》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科普工作已然步入了“新时代”,那么,科普工作者如何做好科普?我们又面临哪些新任务?怎样让植物科学飞进千家万户?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出台以后,祁云枝第一时间学习了文件。对于这些问题,这位长期在科普创作一线的研究员有着自己的深刻体会。
“科普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推广科学知识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理念,通过科普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扎根开花,会促进更多的人不断提升科学知识、科学体系、科学原理、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探索美妙的自然世界的浓厚兴趣。”祁云枝说。
祁云枝199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同年6月,分配至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她还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科普团副团长,《美文》《科学画报》《科普时报》《科学大众》《黔南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专栏作家。截至今年8月,她著有《植物不说话的邻居》《我的植物闺蜜》《低眉俯首阅草木》《植物智慧》《枝言草语》《植物哲学》等十四部科普散文著作,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她的科普著作三次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三本书三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18年,祁云枝系列科普作品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也是科普作品首次获得陕西科学技术奖励。
“我深感荣幸的同时,也觉使命在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植物,喜爱植物。”祁云枝表示。
那么,如何让科学知识更好地走近普通大众,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呢?
“科普工作者要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连接好专业知识与普通人群的知识纽带和桥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传播知识体系的能力,不断创作出具有良好社会价值的科普作品。”说起科普创作,祁云枝表示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对她的科普创作影响甚大,用文学诠释科学,也已渐渐成为她独特的科普创作风格。
为了使科普更立体直观,她还自学了漫画。祁云枝表示,目前,自己已有三组成熟的漫画展电子版资料,可免费提供给社会。
这三组漫画展也已在全国各地“开花”。截至2021年底,祁云枝原创绘制的“植物智慧”“植物哲学”和“生态”漫画展,已在北京、上海等全国72家植物园、公园和学校进行了展出。这种几乎覆盖全国的漫画展览,在科学普及生态教育以及物种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科普和科研工作的关系?
在祁云枝看来,科学普及是科技成果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必由之路,科普工作是科研工作的延伸和持续。作为中科院科学家演讲团西安分团的副团长,她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和社区,宣讲植物的生存智慧和植物带给人类的哲学启迪。从2014年至今,她的足迹遍布甘肃、四川、云南及陕西各地。每次讲座,她都以互动的方式赠送自己创作的植物科普图书与漫画挂图。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我省相关政策的扶植,对我而言,科普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科普之路,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在跋涉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与收获。”祁云枝表示。
最后,祁云枝建议,期待“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能落到实处,通过设立科普项目、科普基金,完善科普工作者职称和业绩考量,鼓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真正投身到科普工作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