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村寨醪糟飘香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2-10



    “送碗鸡枞给腊訇,让他美味下米酒。”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阿昌族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有米酒的唱词。这里的米酒即醪糟。

    阿昌族人喜欢酿酒与饮酒有着悠久历史,几乎把醪糟作为日常饮料,男女老少都能喝善饮。请听《阿昌族敬酒歌》:“阿昌的山,阿昌的水,阿昌的酒哎!让你心回归。”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阿昌族人口为43775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在阿昌族村寨,喜迎远方来客在村口备上“进寨酒”。招待客人宴席,以歌敬酒,以舞助酒。阿昌族婚礼有拦门酒、财礼酒、交杯酒。

    阿昌族乡亲都会制作醪糟,以糯米为原料,称“糯米醪糟”;也有以大米为原料的,称“大米醪糟”。按照“醪糟也称酒”的说法,《中国烹饪文化大典》对阿昌族饮食习俗有这样的记述:“酒是阿昌族的主要饮品。妇女常用糯米做甜酒和白酒。甜酒,是用糯米蒸熟冷却拌入酒曲,入盆捂盖发酵而成,吃时连渣带汁,有浓郁的酒味和甜味,供客人和小孩吃。”

    在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一位阿昌族朋友把母亲制作醪糟的情形讲得津津有味:按照惯例,母亲会在除夕前动手制作醪糟,赶在年夜饭端出这道传统美食,寓意“大发”,给新年增添福祉。醪糟制作环节很有仪式感,从净手、净盆、净锅、净蒸笼开始:煮糯米的铝锅不能粘一点油星,沥糯米的蒸笼必须十分洁净,盛装醪糟的红花搪瓷盆必须完好无损。淘洗糯米、上锅蒸熟、出锅冷却、拌入酒曲、盆上扣盆,包裹严实,放到火墙边,静候一天,移开盖在上面的盆,醪糟香飘老屋!母亲嘴里说着“要‘发’大家一起‘发’”,把她的得意之作馈赠左邻右舍品尝,醪糟香飘村寨。

    而醪糟,除了叫米酒之外,许多地方也称甜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糊子酒、醪糟糊子等等,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都有醪糟的存在。这些酒都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产热量高,香甜醇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历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滋补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醪糟细腻润滑、醇香甜蜜、四季可吃。在我国各地区,人们对于醪糟的吃法大多一致,比如开胃健脾的醪糟汤、驱寒保暖的醪糟汤圆、美容养颜的醪糟鸡蛋等。

    食醪糟有补肾益气之效。《黄帝内经》称“上古圣人做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用于防病,后来衍为家常食物。据传夏禹时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还有说杜康发明造酒,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白酒制法就是醪糟制法。以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米酒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温气、消忧制怒、宣言畅意、御风寒、治腰膝疼痛,热饮甚良。”自古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如今,民航、高铁等公共交通快速发展,还有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阿昌族聚居地,品尝阿昌过手米线、阿昌糯米粑粑、阿昌板鹅、阿昌酸食等多种独具民族风味特色的名吃,倾听阿昌族对美好生活的述评:“一口醪糟,生活不糟……”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关文章
单守庆
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简介
单守庆,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曾被授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称号。著有《厨行天下书系》《名人饮食经》《清真饮食面面观》等书。获得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