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烧制始黄泥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8-10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作者供图

“小桥流水映花径,灵秀苏州数园林。低调御窑藏陆墓,密实方砖赛黄金。”苏州园林甲天下,但苏州的御窑及其烧制的金砖却鲜为人知。

7月9日,借应邀出席在苏州市相城区举行的首届“赛先生”科学和医学公共传播奖颁奖大会之际,我特意参观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试图一窥珍稀金砖的真容,探求御用金砖的神秘。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位于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这里原属江苏吴县陆墓镇,相传陆墓地名因唐朝宰相陆贽葬于此地而得,后人因觉不吉利便更名为陆慕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在选择地面用砖时,明代著名建筑匠师、出生于吴县鱼帆村、工部掌管紫禁城工程的剻祥,看中了陆墓镇砖窑烧制出的方砖。陆墓窑砖质地细腻、断之无孔,敲声若金、铿锵有力,成祖朱棣察验后大喜,遂赐名陆墓窑为御窑。

金砖博物馆建造在当年御窑的遗址上,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首个以展示“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包括主展馆、御窑遗址、残窑遗址群、当代艺术交流中心、游客中心、配套服务区等设施,其中主展馆为博物馆核心建筑,按“开物——一块砖的修炼”“成器——一块砖的旅程”“致用——一块砖的时代”三个展览单元依次展开,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科技模拟、互动游戏等手段,详细呈现了金砖从生产成型、运输至京到铺设使用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边长分别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3种规格大方砖的雅称,它是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专门使用的一种高质量铺地方砖。之所以被称为“金砖”,据说一是因为其质细而硬实,敲之有金石之声;二是因为制造工艺繁复,造价昂贵如金;三是因为当年只供京城皇宫专用而名“京砖”,因“京”“金”谐音,后演变成“金砖”;四是“金”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表示坚固、凝固之意,将皇宫宝殿地面铺设用材命名为“金砖”,昭示皇家基业安稳、江山永固。

制作金砖的原料取自阳澄湖畔特有的黄泥粘土,金砖生产过程分打探洞、取土、选泥、练泥、制坯、阴干、装窑、点火、烧窑、熄火、窨水、出窑、磨光、泡油、检验等10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多道工序,如取土就分掘、运、晒、椎、舂、磨、筛等7道工序,炼泥也有澄、滤、晾、晞、勒、踏等6道工序,制坯要经过揉、托、装、碾、刮、搥、翻、筑、遮、晾等10道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十分完整、规范、严格,且全部为手工,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并与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高度契合,一工不达,则前功尽弃,一序滞后,则前事俱废。因此,金砖既是泥土经自然与时光融合、汇聚的精华,又是工匠历心血与技艺打磨、呵护的结晶。

每座御窑一次生产的金砖通常不超过7000块,生产周期却长达近两年。金砖的成品“或三、五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入格的金砖呈青灰色,颜似墨玉,光润耐磨,每块砖上均刻有烧制年号、窑场名号和制砖人、监造者的姓名,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溯源、问责。成品率如此之低,质量如此之好,金砖自然珍稀、贵重、高端,因而只有威权至高无上的皇宫才配使用,只有集天下财富于一身的皇帝才用得起。但是,即使如此,整个紫禁城使用的金砖也十分有限,只有东、中、西三条主道,以及皇帝经常光顾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才用金砖铺设。

2017年10月30日,“御窑”窑火重新被点燃,曾经已失传的金砖制作技艺获得新生,苏州金砖开始批量生产并被广泛运用。在游客中心,我看到摆放的各种规格金砖明码标价出售,但价格惊人,非寻常百姓能够享用。实际上,自清朝覆亡后,金砖已不仅仅作为铺地材料使用,文人雅士将收集到的金砖视为一种典雅的文化陈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如今,博物馆开发的金砖文创产品可用来练习书法,也能当棋盘下棋,经过雕琢后还可成为精美的砖雕工艺品。在京城,每天参观故宫的游客尽可踏着悠闲的步伐,行走在铺设金砖的干道和三大殿的地面。

参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感慨于古代工匠的聪慧才艺、历代百姓的辛劳苦楚、封建王朝的盛衰更替、人世风景的繁华变迁,特填《风入松》词一首,以表情怀:“金砖烧制始黄泥。工序繁奇。精筛细碾经风雨,揉练熟,模入成坯。窑内高温烘烤,全凭掌控精宜。//千里呈献悦皇仪。御料珍稀。万千巧匠辛劳付,谁知晓,血汗抛滴。宝殿金銮踏物,如今匹庶行嬉。”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