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类和谐共
来源:科普时报 2021-10-21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喜人,八桂大地一年四季生机盎然,山川处处景象宜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0月14日,乃一年一度重阳节;重阳过后,预示着秋天将尽,冬天将临。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古今中外有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具体到秋季来说,“立秋”成为秋季的起点,“立冬”则为秋季的终点。现代气象学将北温带的秋季定在每年的8月23日至11月22日,南温带的秋季则定在2月19日至5月21日。

1934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气候学奠基人之一的张宝堃发表了《中国四季之分布》论文,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分季标准。张宝堃认为,世界各地一年中不一定都有四季,各地四季的长短也可能不一样。为此,他提出,以每5天为一候,用“候平均温度”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按照张氏理论,候平均温度稳定降到10℃以下,即为冬季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则为夏季来临;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春季就到了;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时,秋季就开始了。这是目前从天气气候角度来划分的四季,也是为我国气象领域专家学者所接受的一种四季划分标准。

造化自然,四季轮回,荣枯盛衰,天道有常。进入秋季,自然万物开始由青盛趋向成熟,由繁茂走向萧索。作为自然界最具灵性的高等灵长目动物,人不仅身体能敏锐地感知节气的变化,情绪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赋予了四季不同的感情体验,如果说春为喜、夏是欢、冬乃寂,秋则是愁的代名词。

写秋的佳诗名词良曲美令很多,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当是其中的代表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28字,把独自行走在深秋荒野里旅人的孤寂、愁苦、凄凉、落魄写得淋漓尽致。

中秋佳节我离京回湘探望、陪伴年老体衰的父母。9月21日的长沙夜晚,天空清澄,玉盘圆亮,银屏欢唱,莺歌燕舞。这一天,阖家团圆,举国同庆,共享欢愉;这一刻,文人骚客,吟诗作文,畅抒情怀。此时,我只想促膝父母,相伴亲人,体味亲情,静享安宁。夜深人静,喧闹过后,思亲念故,心绪难平,遂填《江城子》词一首:“中秋人道最相思,悦风诗,绻云词。南北千山,思爱月相知。清丽流光离客照,倾新露,念交织。//瓜棚望月少童时,羡娥姿,辨花枝。团饼猜谜,景幻探求痴。中外常争圆硕论,真自信,假曲直。”

 2021年的气候极为反常,秋分过后,潇湘大地每日气温仍在摄氏37℃以上。国家气候中心有关数据表明,近3个多月来,湖南、江西、广东、海南等地持续久旱无雨,高温不退,热浪袭人,酷热难当。反观祖国北方,自入夏至深秋,郑州北上至华北再到东北,一路雨水丰沛、天气阴冷,与南方形成鲜明对比。自6月入汛以来,北京地区主要降雨过程屡破纪录,防汛日期破天荒延长15日,至9月底方结束;密云水库蓄水量大增,已达34.5亿立方米,突破了1960年以来的最高历史库容纪录。国庆过后,往年少雨的山西更是一反常态,暴雨连连,洪水滔滔,山体滑坡,坝溃路断,灾情频现,实为罕见,令人揪心。

记得2004年5月,我曾列席香山科学会议第232次学术讨论会,此会以“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为主题,有学者在会上预测了温室效应可能给地球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认为未来中国很可能出现“北涝南旱”局面。如今,17年已过去,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事实似乎已越来越兑现当年的这一惊人预测。

为拯救地球居住家园,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有感于斯,填《桂枝香》词一首,以表情怀。“重阳已过。数节气乱迷,时空翻错。燕赵连连骤雨,晋洪悲祸。密云水库容增猛,汛期延,记录频破。粤湘琼赣,反常酷热,赤阳如火。//碳滥排、终呈恶果。悸气候畸变,斗漂星堕;飙涨球温,生物灭绝难躲。自然人类和谐共,永随发展探求索。遵循规律,节能减排,路活生拓。”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