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创作蕴含悬念美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1-27

    汉字的形、声、结构特点,造就了对联这一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式。汉字的方正大方、庄重齐整,上下联词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汉语的阴阳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平仄交错、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但是,我以为,愉悦人们心智、慰藉人们心灵、拨动人们心弦的,却是对联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悬念美。

    对联上下两联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设计一个悬念,并不断破解这一悬念的过程。上联逾是精巧、别致、新颖,悬念就逾是神秘、奇巧、疑惑;而下联一旦被工整、完美、巧妙地对出,如同悬念一经被彻底破解,此时,创作者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就逾刺激、逾强烈、逾满足。但是,有时悬念的设计者和破解者并非同一个人,前人的绝妙出联会令后人绞尽脑汁,悬念似乎就悬藏在文人墨客可望却难以企及的头顶前方,诱惑你为此追求不懈、破解不已。

    有这样一个破解上联悬念的美妙故事。古时候,一文一武两新科状元各自乘舟同道载誉归乡,得志气盛的两位年轻人在运河上竞舟争先,互不相让。最后,武状元竟提出比试对联决定谁行先后,文状元欣然应诺,并自认为胜券稳操。不料,武状元抛出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时,文状元却目瞪口呆,无言应答。原来,此联利用谐音法内嵌三国时期孙吴名臣鲁肃和汉高祖刘邦手下猛将樊哙两人的姓名,并以此暗喻文臣不及武将。出联合时应景、自然贴切,挑战口气昭然若揭。

输给武状元后,文状元从此寝食不安,日夜苦思冥想下联。若干年后,新婚之日的他在热闹喜庆的音乐声中忽获灵感,终于对出满意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下联用北宋面涅将军狄青和西汉开国良臣萧何两人姓名的谐音,揶揄武将不如文臣,可谓对仗工整和谐,回应自然巧妙。文状元新婚之日仍然苦索下联呈现出的悲剧美让人刻骨铭心,可以想像其成功破解悬念后的欣喜若狂。

    时间常常是悬念美的发酵剂,悬念设置的难度越大、持续的时间逾长,破解后的欣喜和愉悦就逾畅快无比,美的享受就逾甘醇持久。相传,宋代翰林学士院的墙上曾有人书撰这样一幅上联“李伯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联中李伯阳即《道德经》的作者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父母取门前李树为其姓,由于老聃为道教创始人,故后人认为其“生而知之”。此联不仅难在含一成语“生而知之”,以及连用两个“李”字,更难在将“姓”字中的“生”字两次巧妙分解运用。这一出联无疑是对翰林院众学士的一个公然挑战,也是对满腹经纶的学士们才识的一次检验,可以想见所带来的冲击之巨大。

    不料,此悬念竟常年无人破解,直到十年后才由著名文学家、诗人杨大年对出下联:“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这一悬念确实解得玄妙。马文渊乃东汉初年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他在率兵抵御匈奴时曾豪言“大丈夫当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屍还”。下联中两个“马”字工整应对上联中的两个“李”字,成语“死而后已”赞誉马援十分贴切,“屍”字中的“死”字重复分解运用,可谓出神入化。此时,不仅创作者在破解悬念的过程中得到了致美的享受,读者内心也会露出美的微笑。

    但是,如同每一个悬念并非都能最终破解,偶尔也会有出联成为千古绝对,在寻觅应联、破解悬念的过程中,探索者的智慧不断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此时,对联的悬念美被发扬到了极致,令人感慨不已,赞叹不绝。

2021年12月1日,在光明网上看到一则有关绝对的新闻“安徽一中学10万元征下联,你能对吗?”说的是桐城中学2022年将迎来120周年校庆,该校正面向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有奖征集一副“绝对”的下联,被评为特等奖的应征者可获10万元的奖金。

    桐城中学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其前身是晚清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古文家、国学大师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建的桐城学堂,校园内的一处石碑上刻有“桐中敲铜鐘童男童女同上学”的上联。此联为何人何时所制已无法考证,但出联甚为巧妙,分别应用了谐音、拈连、拆字等修辞手段:联中“桐”“铜”“童”“同”4字以及“中”“鐘”2字分别同音,“桐”“铜”“同”3字和“鐘”“童”2字互为拆字,且“童男”“童女”拈连,充分体现了汉字象形写意、音声流转之妙。

据悉,历史上桐城中学曾多次征集下联,但一直未获满意下联。此次悬巨赏再次征集,且截稿日期为2022年5月底,有心有意有才者不妨一试。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