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广东省科协共同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于广东珠海拉开帷幕。科普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科普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和工作思路。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激发科普需求提升科学素质”。
当前,科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承担起科普的责任和义务,众多媒体平台也日益关注科普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公众的科普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说到激发科普需求,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科普需求,并且对后来国际社会的一系列科普举措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科普需求的满足也是为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60年前的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让美国政府很震惊,甚至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亲自下令“要查一下美国的教育制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因为这颗卫星发射后,美国政府发现公众对科学知之甚少,但是美国政府认为具有文化且对科学持赞成态度的公民是为美国提供人力资本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使美国领先苏联所必须具有的积极公众情绪的要素。所以,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开始更加具体地关心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这部分是对于“空间竞争”紧迫性的一种反应,也可以视为一种被激发出来的科普需求。
1957年,美国开始了第一次试图衡量美国公众科学素质的全国调查,乔恩·D·米勒成为科学素养调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此后,北美、欧洲以及其他国家陆续开展了评估该国成人科学素质水平的调查,而且目前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国际比较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所有美国人的科学、数学和技术素养,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于1985年启动了2061计划。该计划先后出版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的基准》。
2061计划负责人詹姆斯·卢瑟福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第二版前言中写道:《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的基准》以及随后出版的《科学教育改革的蓝本》《科学素养的设计》都将为地区、州和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上述一系列举措都可以视为自苏联人造卫星发射以来,美国为激发科普需求而采取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对于美国,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普工作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的时代,科普需求也十分旺盛。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把科普做大做强。新的时代呼吁新的理论,因而激发科普需求,创新科普理论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的使命。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