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大科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报告还要求,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面临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坚决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作为助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
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随着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普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这一表述不仅多次出现在相关文件中,更成为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我们需要从“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高度来认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需要坚决贯彻落实“两翼论”,让科学普及这“一翼”变得与科技创新同样强大,进而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方向的科技创新引领科学普及,是科学普及的“源头活水”。同时,科学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如果科技创新是高峰,那么科学普及就应该是高原,只有厚植高原沃土,高峰才能愈加雄伟。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尚不完善,“重科创,轻科普”的现象依然存在,长期下去将导致科技创新乏力,因而更需从战略上认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做大做强科普之“翼”,让高原上矗立起更多的高峰。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需要各有关单位“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更好地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当前的科普已经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协、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各类媒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民,要共同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优化科普工作的全链条,畅通传播渠道和方式,动员更多的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与科普工作,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把科学送到公众身边,助力公众形成科学理性。各传播平台要守正创新,守住科学性这一科普的“灵魂”,坚决制止和打击伪科学和借科普之名“带节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科普工作,做到科普因负责而有效。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需要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科普不仅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理性。《庄子·养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要让科学这种知识的力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那就不能仅仅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更应该告诉科学为什么,也就是这种知识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授人以渔”的过程,也是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这就需要加强科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传播和扩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建设科学文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用科学文化涵养人,以科学文化浸润心灵,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夯实文化基础。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