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4-25

   

   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剧照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在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半年之久的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将有助于中国未来的太空科研,特别是月球和火星探测方面的工作,探索太空之旅向更深处迈进。 

人类对浩瀚而神秘的星空始终心存向往,在各民族的神话里都有飞升天穹的想象。后来在文学家笔下,这些幻想有些相当离谱有些近乎写实:在希腊作家卢西恩的《真实的故事》中,主人公被一股旋风裹挟到月球,在法国作家希拉诺的《日月——两个世界的旅行》中,主人公借助蒸发的露水升空。只有近代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其作品《梦》(1600年)中提到了特制的宇航服、喷气推进、失重状态等科技想象。

真正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宇航幻想,还是出自两位早期科幻大师的作品。1865年,法国科幻先驱凡尔纳出版了《从地球到月球》(1870年又出版了续集《环绕月球》),利用满载给养的炮弹将3名宇航员送往月球。1901年,英国科幻先驱威尔斯的《首批登上月球的人们》问世,主人公利用能够截断引力波的“凯沃”物质制造飞船登月。

1902年,法国导演梅里爱根据上述作品,拍摄出有史以来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这部利用定格动画技术制作的影片现在看来多少有些粗陋,但在当时却极具革命性意义。

不要认为凡尔纳的登月方式幼稚可笑,我们只要对比一下美国作家爱伦坡在其《汉斯·普法尔历险记》(1835年)中完全违背科学的“气球登月”就释然了,再说牛顿还真地设计过一个让炮弹飞离地球的思想实验“牛顿大炮”。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能找到隔断引力波的方法。 其实在凡尔纳之后威尔斯之前,还有一位俄罗斯人创作了更为写实的宇航科幻作品,他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俄罗斯宇航之父”,他那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至今激励着我们。   

齐奥尔科夫斯基又被称为“俄罗斯科幻之父”,不过这一称号的来历却多少有些苦涩。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科学界对宇航不是特别重视,甚至题目中含有“宇航”字样的论文都会直接被拒。是以齐奥尔科夫斯基早年间的研究不被理解,只得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1878年,他完成了《在月球上》(1892年才获连载),1895年他出版了《宇宙在召唤》。虽说后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研境遇有所改变,但他兴致不减,还是创作了《在地球之外》(1920年)。

顺便说一句,当时在美国从事宇航研究的科学家境遇也相类似,美国“火箭之父”戈达德在撰写宇航论文时,不得不起了这样一个隐晦的名字:《一种达到极大高度的方法》!不过戈达德在回忆少年时代的梦想时,还专门提到了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作品对他的巨大影响。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另一位俄罗斯人,他就是别利亚耶夫。别利亚耶夫最著名的科幻作品是《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但他在20世纪30年代却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宇航理论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有关火箭与宇航的科幻小说,这其中以《跃入苍穹》最为出色,

真正集宇航科技之大成者,还是要数英国科幻大师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这本是一部探讨宇宙文明的科幻作品,但作者在6章中用了漫长的篇幅(第2章到第5章)详细讨论了宇航的话题。即便是第6章主人公进入“星门”之后依旧有宇航的因素——航天器进入到巨大的宇宙中转站,被更高级的文明安排路线前往其他星系。当然这种宇航方式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的物理学,就如同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一样,前面部分基于写实的宇航技术,后面的“穿越虫洞”已不再属于通常意义的宇航概念。

克拉克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科幻短篇《太阳帆船》,描述了“太阳风”在宇航中的利用。故事描写了一艘以“太阳风”为动力的航天器,在“太阳风”的持续加速下,成为全宇宙中最快的物体。

关于宇航,还有一篇科幻短篇值得一提,那就是美国科幻作家戈德温的《冷酷的平衡》。这个故事的基础是:每艘飞船携带的燃料都要精打细算,燃料与飞船质量之间有着精准的平衡;由于一名偷渡者的出现,这种平衡被打破了,船长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违反科学规律的自以为是都要受到严厉惩罚。

美国科幻大师阿西莫夫也写过一些宇航科幻作品,但他最精彩的论述却在其科普著作当中。阿西莫夫在《地外文明》里阐述了高速飞船、冷冻技术、相对论效应造成时间延缓等各种宇航对策之后,还是感叹人类相对于无垠宇宙的渺小,因此他提出了另一种脑洞大开的宇航方法:假如有一天,人类能让地球摆脱太阳引力,并在宇宙间获取能源,地球就不必再被束缚于太阳周边,从此在恒星际自由漂流。它无需多快的速度,因为在它的内部,生命繁衍不止,文明有序发展。写到这里,阿西莫夫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接着他自己有力地反诘道:“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们不是被动地去流浪,而是主动地游历。宇宙这么大,我要去看看!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科幻与科普创作)



相关文章
星 河
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专家简介
星河,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科幻与科普创作。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