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供图
在全球现存并已知的260多种猴子中,有一种猴子与同类不同,它全身皮毛遍布毒素,是全球唯一一种有毒的猴子。除此之外,它不善蹦跳,并且行动十分缓慢,被称为“猴界中的树懒”。
它,就是蜂猴。
运动缓慢,每12秒挪动一步
蜂猴,是灵长目懒猴科蜂猴属中的一种,体型比较小,最重可达2千克左右。与地球上最大的猴,体重高达36千克左右的山魈相比,它的确是很小了,但它又不是最小,最小的应该是狨猴,体重连一斤都不到,最多才有360克上下。
蜂猴的家乡在中南半岛、东南亚和南亚东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只有云南西部、西南部、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才是它们的家乡。在家乡的低海拔地区,尤其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是蜂猴最理想的栖息之地。它们更喜欢树冠高密的森林,一般情况下,均是在原始森林中比较高大的树干中上层活动,偶尔才到人工蕉林活动。
夜行性、树栖是蜂猴的明显习性,它们昼伏夜出,极少下地,一切活动均离不开树,包括觅食、交配、繁殖、眠休等,都是在树上进行的。白天它们卷缩成团儿,在乔木树洞、枝叶繁茂的树冠附近或茂密的枝杈上睡觉,即使鸟啼兽吼也不在乎,该怎么睡就怎么睡。黄昏后,开始活动觅食,一般都是单独行动。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热带鲜嫩的花叶和浆果,当然,节肢动物、小鸟和爬行动物等也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与其他能蹦善跳种类的猴相比,蜂猴的行动特别缓慢,多是攀爬式运动,经常四肢中的三肢紧紧抓住树枝,小心地在树木之间移动。曾有人做过观察,发现它们每挪动一步,需要12秒的时间。这要换作其他种类的猴,12秒可能就窜出百米之外了。
由于运动缓慢,遭到掠食的风险就大,不过,蜂猴具有一种特别适应的机制来防御。它们缓慢而有意识的运动可以做到静悄悄,沉默到几乎不会对植被产生干扰的程度,一旦发现周围情况异常,就会立刻停止移动并保持静止。
皮毛有毒遍布全身,防御敌害的有效“武器”
蜂猴在哺乳动物中有一罕见的特征,亦是灵长类动物中所独有的,即皮毛遍布毒素。
那么,毒素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从胳膊肘内部的腺体中分泌出来的,蜂猴通过舔舐这个腺体取得毒素,再通过梳理皮毛,使毒素涂抹并沉积于皮毛上,而且是布满全身。
这种毒素会引起过敏和剧痛,因此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有效“武器”。每当受到威胁时,蜂猴便很自然地利用毒皮毛这种武器进行抵御,采取的方法是,从树上滚落于地面缩成一个团儿,只是将有毒的皮毛暴露在外。不言而喻,攻击者一旦咬它就会中毒,由此蜂猴也就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当然,若被蜂猴咬了,对方也能中毒,导致伤口感染、肿胀或肚子疼。
蜂猴为保护幼崽,亦将毒素涂抹在幼崽的皮毛上,以避免幼崽被咬伤。
此外,对于蜂猴而言,这种毒素还有另一种功效,即防止寄生虫在它们身上生存。
繁衍延续,多措并举加强保护
蜂猴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怀孕期为5至6个月,多在冬末春初产仔。蜂猴的繁殖比较慢,一年只生产一胎,一胎只有一仔。幼猴出生后一直有妈妈照顾,喂奶差不多要七个月,八个月后宝宝开始单独活动,但若真正脱离开妈妈过独立生活,大约要1岁左右,2岁时便到了生儿育女的年龄。
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栖息环境缩小和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蜂猴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据前几年调查,我国的蜂猴种群数量约有1500至2000只,有的地方已绝迹。
蜂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濒危物种。近两年来,在相关各方积极而持续地大力救援下,出现了蜂猴连连“露面”的可喜景象。
2020年4月13日,一只棕黄色的蜂猴出现在云南省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思茅港镇大车树村的一片山林中,被村民发现时,它正稳坐在十几米高的树枝上,这是该保护区自1996年建立以来首次监测发现到蜂猴。在此一个月之前的一天,思茅区倚象镇半坡村村边的一棵树上也有一只棕色蜂猴现身,它那呆萌的样子让人十分喜欢,最终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将其送进山林放归。在普洱国家森林公园犀牛坪景区也曾出现了蜂猴挂在树上的画面。同年6月19日,在云南陇川县勐约乡派出所还出现了一只前掌受伤的蜂猴前来“求医”的神奇一幕。
更令人惊喜的是,广西南宁市动物园已人工繁殖一只蜂猴,小家伙身体状况良好,活泼可爱。这是全国首例,为蜂猴种群的恢复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