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应急科普并不是临时抱佛脚,等着事故灾难发生时才想起科普,才去找科普内容,进行说教传播,而是时时有战时意识,把科普做到前面,一旦有突发事件,即能高效应对。因此,虽然针对事故灾难中的科普很重要,但如果做好宣教工作,让公众具有应对事故灾难的意识、理念、技能,从而能有效应对,则更为重要。那么,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
平时多科普,战时少损失
汶川地震“桑枣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用时1分36秒,就从教学楼安全撤离,这与校长平时重视应急科普、强调安全演练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个地震灾害多发地区,怎样做到平时多科普,战时少损失,意义重大,相信他们有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加以借鉴。
科普能力强,应急素养高
这些年我们一直研究科普能力,从宏观上看,我国的科普能力提升很快,尤其是科普硬件的建设快速发展。然而,从应急科普能力看,其构成的主要因素,如场馆、人才、资金投入、活动开展,都没有优势。虽然这次新冠疫情的应对及时有效,应急科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看,应急科普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易发生灾难领域,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国家科普平台应加强应急科普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强内容建设和科普软件即软实力建设。
科普越到位,人民得实惠
再一个问题就是科普怎样深入基层,落地生根。目前,越到上层,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越高。但到县以下的基层,尤其是家庭、社区,大家就不那么关心科普了,也没有主动接受或参与科普的意愿。以至于很多人在退休以后经常上当受骗。我们不否认骗子有一定的欺骗手段,让人不得不信,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意识薄弱了,没有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也就失去了辨别能力和防骗功能。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科普不够到位,悬挂在空中,有时不仅不能产生作用,还会成为“地上悬河”,发生溃堤的危险。比如,借科普名义的假科技、伪科学、迷信、邪教等。因此,科普越到位,人民越能受惠。
把科普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真正做好应急科普,做到平战结合,就要有相应的机制。至少应该把科普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把科普列入议事日程,也才能使科普部门把应急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更主要的是,我国的科普和应急安全涉及的部门很多,应急科普的内容很广,领域也十分宽泛,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就很难形成协同行动,很难形成合力,很难产生应急需要的内容。一到战时,就会手忙脚乱,以致影响应急效果,甚至失去最宝贵的应对时间。所以,把科普作为应急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