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共有16篇课文与6本推荐阅读的名著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在上期专栏中已经列了清单。高中情况又如何?以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为例:中外文化论著单元中的4篇课文,节选自4部科学专著,包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刘大椿的《科学哲学》,关增建的《天文学十五讲》。
学生科学素质培养这根线在语文教材中已经“埋”下了。要真正做到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贯穿全程“不断线”,非得教师自己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不可。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少老师心存疑惑:一线老师,特别是非科学学科的老师,应如何提升自已的科学素质呢?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自己先尝一尝。”这两年,我以语文老师的身份做科普与科幻教育的推广,多少有些“跨界”的意味。有能力“跨”这个“界”,我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多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不断深化自己对科普与科幻教育的认识;边读书边实践,将教师自身的经验转化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我开展科学领域的专题阅读,往往是一个小专题、一个小专题的“拱”;相比于一般的老师,我可能还算得上是海量阅读。科学领域采用专题阅读的方式好处很多。对我而言,有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使知识谱系得以完善;对学生而言,能有利于掌握某一主题或某一种类型文本(如科学家传记)特定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我能有这样的心得,得益于我参与编写《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段经历。当我和同行、专家以及出版社编辑共同商定科学领域单元中要设立的若干主题后,我便开展了专题、海量的阅读。
以《中学生阅读行动读本》七年级下册“衣食住行中的科学”这个单元为例。选文分三组,共9篇。这些文章是我从至少几十上百本科普作品中反复遴选出来的。每一组文章的主题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科技与生活之间紧密相关的联系。每组文章之后,都配有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每个单元还提供了与主题相配套的推荐阅读书目。
第一组选文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出发,演示科学如何改变生活,选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化学多大点事》《肥胖是不是一种病》这三篇文章。我设计了这样几道思考题:
1.这一组文章从数学、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角度对科学如何改变生活进行了阐释。你还能举出其他学科的例子吗?请你以《大哉!之为用》(横线上填写上学科的名称)从你喜欢的学科的角度,仿写一篇文章,介绍该学科的作用。
2.王立铭在《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也许你能够被书中的故事吸引,在忙碌的生活间隙,体味到一点点科学的美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总有这么一群人,来到人类温暖家园的蛮荒边界,义无反顾地走进暗夜沉沉的未知疆域。他们的足迹走到哪里,人类智慧的光就照到哪里。这点微弱的光,将注定会千年万年的闪耀下去,像狂涛暴雨里的小小灯塔,指引着他们的后辈们走向星辰大海。未来那个更大、更温暖、更光明的人类家园,就是献给这些人类英雄们的最高奖赏。”你可曾体味到科学的美好?是否了解过科学家的努力?把你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3.人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依你看,应该如何避免科学发展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第二组选文着重谈科学谣言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文章包括《那个和“每天对着电脑4~6小时的人必看”相关的流言》和《科学谣言的传播与对策》。思考题如下:
1. 请你搜集网络上十个“科学谣言”,问问你周围的人是真是假,做个统计,以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把你的统计结果制成图表,与大家分享。
2. 你能辨识网络上、朋友圈里传播的貌似科学的信息中哪些是谣言吗?你有自己的“独门武功”吗?请你对疑似是科学谣言的信息进行分析,试着结合科学知识有理有据地进行批驳。把你分析批驳的过程记录下来,再稍加整理,一定是一篇很不错的科普小文。
第三组选文则是和小读者们聊聊与语文课文中的科学问题,包括《<两小儿辨日>新解》《“南橘北枳”的真相》《蒲松龄<狼>的分析报告》《斑羚飞渡是梦一场》等四篇文章。思考题如下:
1.就像选文中的“南橘北枳”一样,我们语文课上学到的很多成语,不仅包含着典故与寓意,还蕴含着科学原理。当然,有的成语也有不科学之处。请你自选成语,结合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或批驳。
2.有人说,“斑羚飞渡”和“老鹰重生”“温水煮蛙”等一样,都是虚假的“心灵鸡汤”而已。虚假的心灵鸡汤有害吗?和同学们一起开个讨论会,各抒己见。
3.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结合本单元的文章和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述每一组思考题及活动设计都是基于编者对科学与技术、对科普教育的理解编制的,意在通过阅读引领学生思考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利与弊究竟是什么。我想教他们一些辨别科学领域信息真假的真本事,让他们拥有识破科学谣言的“法宝”,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没有“衣食住行中的科学”专题的阅读,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的保证,就无法形成我对科技的基本认识,更无从把科学的理念通过选文、思考题以及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
当科学领域专题阅读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了量的积累后,我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我跟上了时代的步代,许多先进的科学理念已经深入我心,我的科学素养正在提升。
亲爱的老师,请你相信我——只要你自己先“尝一尝”,就一定会知道科学阅读“这只梨子”的美妙滋味。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