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还有一种美丽而疯狂的入侵植物,名叫水葫芦,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祖籍南美洲。1844年,在美国的一家博览会上,凤眼莲别致秀美的容颜,很快赢得了“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的称号,从此,凤眼莲以观赏植物的身份,漂洋过海,足迹遍及全球。
1901年,台湾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首次以观赏花卉引入凤眼莲,1930年,凤眼莲被当作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内地,并以观赏和净化水质的典范,放养于我国南方的乡村河塘,之后加以推广种植。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久,这种有着紫色亮丽的花朵,看似婀娜的水草,便一统美丽的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水域,成为水面恶魔。
在温暖舒适的水里,水葫芦可谓如鱼得水,将体内的生长欲望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株水葫芦6天内生长面积可扩展1倍,90天内可以繁衍成25万株的群体。
水葫芦一旦侵入水域,即以势不可挡之势,覆盖整个水面,成为扼杀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恶魔。
就像是给水面罩上了一个巨型绿毯,水葫芦的生物量极大,密闭度极高,遮挡了射向水里的阳光,水中缺氧。水里的营养也被它们吸收殆尽,水下动植物因缺乏食物逐渐饿死。生有水葫芦的河道,大小船只难以穿行。慢慢地,水葫芦疯长的水域生态系统完全失衡
更可悲的是,水葫芦在我国境内居然没有天敌,这个不受约束的外来杀手,身着天生的游泳圈,在江南的水域里,把自己疯狂的繁殖力展现得汪洋恣肆,生命力之强,超乎了人类的想象。
水葫芦的“屠刀”有多快?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云南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了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各地对水葫芦最常见的治理方法是打捞,但由于其在南方生长过快,效果并不理想。较好的方法是生物防治,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水葫芦象甲专吃水葫芦的叶片,而放在其他植物上“宁死也不吃”;在圭亚那,找到了一种吃水葫芦的海牛,每天能吃45千克;在印度,也找到了吃水葫芦的昆虫。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西北,在陕西西安的水域,水生植物专家称,水葫芦在西安不仅不会疯长,而且冬天还必须保存在植物园的温室里。所以,这里的水葫芦,只是以观赏植物的面目示人。
即使在南方,水葫芦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除了堵塞航道外一无是处。相反,水葫芦在污水净化和作为指示植物方面,神通广大。
水葫芦能够转化和消除有毒物质。它长有多条须根,这些须根会像毛刷子一样,把有毒物质洗刷得干干净净,它的茎叶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净化污水效果很好。
实验表明,一公顷水葫芦一年可以吸收净化污水中的4吨氮和1吨磷;一亩水葫芦每4天就能从废矿水里获取75克银,另外,水葫芦对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也有明显的吸收净化作用。
水中有适量的水葫芦,可以使水中浮游生物显著增加,从而促使鱼类在净水中迅速生长。水葫芦还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报警器”。它能敏锐地指示出砷的污染。如果污水中含有少量砷,只要持续2个小时,它的叶片就会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呈现斑点,变黄失水等等。
水葫芦柔软多汁,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干物质中主要是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可作为鸡、鸭、鹅、鱼、猪的饲料,附近居民可将其切碎、粉碎或打浆,拌入糠麸,制成混合饲料,既能减少水葫芦的危害,让家禽家畜有饭吃,还可杀灭寄生虫。水葫芦的嫩叶,人亦可食用,叶柄、茎干还是造纸的原料。
所以,对待水葫芦不可一味地草木皆兵。
总而言之,水葫芦是否危害水域,取决于它在水域里的有效占比。适量有功,多则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