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有哪些作用与担当?日前,以此为主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举办线上论坛。据悉,论坛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韦荣慧主持,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伟长学者潘守永担任学术评议人。
论坛主要围绕“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诉求、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身份、乡村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乡村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需求、在乡村基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等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大学美术馆等学界和博物馆界近4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中积极发言。
韦荣慧表示,2022年,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克服许多困难,对长城沿线的乡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进行田野调查,深入探索博物馆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人庆副研究员做了《乡村博物馆与乡土重建——乡土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主旨发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曹兵武研究员阐述了生态博物馆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此外,河北怀来县博物馆馆长李鼎元介绍了怀来县22家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建议依托当地资源建设“长城博物馆”和“露天博物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马琳论述了“艺术社区”建构与社区参与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广州新华学院胡良友博士汇报了博专委课题成果——“长城村落”文化价值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基层的实践。中国农业博物馆赵晓娇讨论了“博物馆之城”建设体系下北京乡情村史陈列室创建路径,认为乡情村史陈列室可归入村镇史类博物馆范畴,是构成分层次、网络化的“博物馆之城”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论坛最后,潘守永一一点评与会专家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他认为,当前需要系统调研,系统梳理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各类乡村博物馆,研究在“‘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博物馆之城”等重要政策、规划和方案中,如何为乡村博物馆谋篇布局,充分利用政策利好的契机,切实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