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仅有10毫米厚度的波形钢腹板能保障桥梁安全吗?为什么要“智”造会思考的船?“川藏第一桥”竟然和一粒小小的磷矿渣密不可分?
7月3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24年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上,这些交通领域的趣味问题吸引了现场观众。经过初赛、半决赛的前期选拔,26位脱颖而出的选手再度同台竞技,他们在4分钟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达,解读最新科研成果,讲述交通创新故事,让复杂专业的交通科技更接地气,呈现了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
相比传统的混凝土桥,“波形钢盾”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节能降碳,每公里减少碳排放1800吨。但是其厚度仅仅10毫米,这么薄的波形钢腹板能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吗?
“薄就是‘波形钢盾’的身材优势,作为桥梁的核心构件之一,它就像一个优雅的舞者,轻盈地连接着桥梁的顶板和底板。”荣获一等奖、来自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艳秋告诉记者,它还是一个身披钢铁铠甲的“超级大力士”,同等尺寸下,钢板的承载力是混凝土的100倍。相较于传统400毫米厚的混凝土腹板,它的重量只有原来的10%,并能解决混凝土腹板易开裂的难题。
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架起一座千米级山区悬索桥,需要浇筑整整29万方混凝土,相当于1.9个广州“小蛮腰”的用量。这么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水泥遇水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内部产生巨大的热量,内外温差最大可达70℃,在热胀冷缩效应下,混凝土开裂风险极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蜀道集团的肖岚易入向大家讲述了磷矿渣摇身一变成为“武术大师”。“仅用‘致密粘云掌’与‘温差平衡功’两招,推动了一场混凝土的探索与革新,使近2万吨磷矿渣成为绿色发展的‘香饽饽’,较常规混凝土,直接减少水泥用量1000吨,取消冷却水管,节省钢材近千吨!”
从《悬索桥的前世今生》到《一粒砂中看世界》,从《飞索连川藏》到《原位变身的“蛟龙”》,从《高速公路隧隧平安》到《新能源铺就未来之路》……选手们的讲解题目涵盖交通重大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安全出行、绿色低碳等众多方面,既聚焦科技前沿,又贴近民生热点。
本次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交通运输创新活力”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等10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从内容陈述、表达效果、整体形象三方面为选手们打分。最终,陈艳秋、肖岚易入、孙晓丹、白云飞、李澔铃5人分别获得一等奖,钱灵艳、曹舒寒等8人分别获得二等奖,曹宏宇、杨丹等13人分别获得三等奖。
评委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认为,选手们的科普讲解题目密切结合交通运输领域,包括公路、铁路、道路、桥梁、水运、航空等行业内容,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前沿,让我们听到了智能建造、绿色节能、平安交通等,他们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讲清楚科学原理,讲述交通故事,生动形象。
交通部副部长王刚表示,自2021年起至今,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多位选手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表现优异。大赛正逐渐成为普及交通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讲好交通故事、发掘科普人才的重要平台,在行业内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也为社会公众走近交通、了解交通科技搭建了桥梁。
交通科普,有你有我。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开展行业科普能力建设,鼓励科普短视频、科普读物等优秀科普作品创作,依托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中国航海日等,组织开展“交通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重点科研平台和科普基地开放”等群众性特色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