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科普团队

千人团队“奔赴”万场科普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吴宝俊
  • 2024-08-19 08:00

科普达人

2021年到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春分工程”研究生科普队伍,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近千人;活动规模从每周为几所小学开展几场科普报告,发展到同时服务100所中小学、每周开展超700场科普报告。今年上半年,“春分工程”已经组织了9300余场科普报告。从2024年起,该工程将宣告国科大在科普工作方面正式进入“每年万场报告”时代。

今年4月,国科大“春分工程”科普团队荣获“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称号。

大学做科普是责任

“春分工程”全称为“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是国科大在2018年3月21日春分当天启动的官方社会责任项目。它取义万物复苏的春分时节,要为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春分工程”的提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国家发展、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也成为政府日益重视的工作。作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大学来承担知识传播、科学普及的任务,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做科普对于大学而言是一件新鲜事物。过去,大家只将科普界定为“个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科普效果主要依赖于学校教师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教师个人的社会声誉。这种模式的科普规模体量小,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难以平衡教师个人爱好和主责主业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很多内部矛盾。

所以,如果要把“大学应该通过科普工作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打破科普工作是“个人行为”的陈旧认知,探索一条合理的路径,把科普工作逐步引导到大学的正常业务中。作为国科大的官方社会责任品牌,“春分工程”将全校师生从事的公益科普活动都纳入学校支持的范畴内,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尝试。

另一方面,国科大的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过去主要承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的职能,它的招生工作主要面向已经接受过正规科学教育的高年级本科生群体,宣传工作与普通公众的联系也并不紧密。然而,自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之后,面向初、高中生以及家长的宣传成为招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国科大而言,向考生介绍专业情况,本身就是科普,因而“春分工程”的提出,也自然成为满足国科大自身发展刚需的一项举措。

遴选在读研究生做科普

科普工作只有实现可持续投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团队发现大学的科普工作想要做好,至少需要做到3点:一是有专项经费支持科普活动的基本开支;二是设立专人专岗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三是与大学已有的育人职能相结合。

为此,国科大多措并举,促进科普工作推进。其中,2018年起,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全校师生开展公益科普活动;2020年成立国科大科协,设立专职科普岗位负责全校科普工作。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国科大还开发了一套独有的科普模式。国科大是全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每年从国科大毕业的理学博士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工学博士占全国的8%。因此,从2021年开始,在专家学者服务社会的传统模式基础之上,学校逐步开辟了研究生科普实践专项,每年从在读研究生当中遴选3%左右的学生组建科普队伍,经培训后上岗,把科普当作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以此来大规模开展科普活动。

除服务中小学外,“春分工程”还开辟了服务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的赛道。目前,北京地区已有超过50个社区街道和科技馆、博物馆与“春分工程”达成合作,每周面向市民开展研究生科普报告。据统计,2023年“春分工程”开展了6343场科普报告。

“春分工程”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的大学,它的主要学科聚焦于基础科学领域,各学科之间认同感较强,更容易形成凝聚力,全校师生都对科普工作抱有大力支持的态度。大家拧成一股绳,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