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愿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到梁希纪念馆,追寻中国林业发展之路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杨金融 崔蓝歌
  • 2024-12-13 10:28


在浙江湖州梁希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水间,林木幽微处,坐落着一尊铜像:戴一副圆框眼镜,身着西服,右手拿大衣,左手持礼帽——他就是梁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林学家、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开拓者。铜像身后,是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建的梁希纪念馆。

湖州的青山秀水孕育着广袤的森林,从这里走出的梁希,又将这片盎然绿意的种子播种在祖国大地,为新中国的绿化事业奉献终身。

周恩来鼓励梁希任林垦部部长

梁希纪念馆里收藏着一张泛黄的字条,如下图。

上面的内容为:

梁先生:你是认真的人,故临时而惧,我应该向你学习。但当仁不让,你应该向古人学习。     周恩来 即

字条背后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1949年,周恩来总理提名梁希为林垦部(林业部)部长。梁希初不接受,递上一张便条:“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回复写下了如上字条里的内容。

梁希读后,心情激动,再递一张便条:“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

这是66岁的梁希对周恩来总理的郑重许诺,也是他为新中国林业建设殚精竭虑的动力源泉。

在梁希纪念馆放映厅里,循环播放的历史纪录片《小陇山考察记》,讲述了梁希考察位于陕甘交界的小陇山时的艰难跋涉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亟需木材,为了解决采伐与营林的矛盾,当时已67岁的梁希毅然深入小陇山实地考察。

从北京到西北地区,梁希下火车、乘货车厢、坐牛车、骑毛驴,一路艰难跋涉。梁希不畏路途艰苦,心中充满希望,写下“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1950年至1955年,梁希曾先后6次、历经300多天亲赴西北、东北,以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实地考察。他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合理利用”的林业工作方针,为中国林业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

让林业教育“热”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林业人才严重短缺,梁希提出建立独立的林业高等院校,尽快发展林业教育。

1952年7月,在梁希的建议下,北京、东北、南京3所林学院设立,新疆八一农学院增设森林系,并在13个已有的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额。这样,在全国各大区都有了林学院或森林系。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为培养林业高级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林业的重要性,1956年临近高考时,梁希亲自撰文《向高中应届毕业生介绍林业和林学》,介绍林业和林学在国家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鼓励他们报考林学院。

在林学院专业设置上,梁希认为,林业院校不仅要设置基础课,还要根据当地的林业特色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培养特色的林业人才。

为了解办学情况,梁希亲自前往北京林学院调研,并参与毕业典礼。梁希纪念馆展出了北京林学院第一届毕业典礼全体师生合影,照片上满满当当,那是当时林业人才培养成果的缩影。

截至1958年,全国独立的高等林业院校达11所,设在农学院中的森林系有19个,专业有12种,在校生3万多人。我国在林业教育形式及层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科普润泽百姓心田

梁希高度重视科普工作,1950年他当选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

纪念馆中展出这样一幅照片,面向台下众多听众,梁希振臂激昂演讲,旁边放着与人同高、图文并茂的手绘“课件”,这是梁希在做科普讲座的景象。

梁希不仅热心参与科普活动,还经常撰写发表科普文章。他用通俗的语言向老百姓科普造林绿化的重要性——“森林是最好的保水工具”“森林是水的‘财政部’”“森林是造价最廉的水库”……在梁希撰写的105篇著作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宣传林学和林业的科普文章。

主展厅临近结尾处,梁希著作列表写满了整墙,最后面是1958年梁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生前最后一篇科普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文中写道:“绿化这个名词太美丽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逐渐地变成碧海……”

如今,梁希“山青水秀,黄河变碧海”的梦想正在实现。一代代林业人,正沿着梁希的足迹,朝着生态文明新目标前进。

(作者杨金融系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者崔蓝歌系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

==============================

打卡小贴士

梁希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郊的梁希国家森林公园内,于2014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2023年获评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免费开放,无需预约。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