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地理
这个冬天,哈尔滨成为2024年开年首个“顶流”城市。以此为开端,从北方冰雪旅游到南方“花海经济”,南北方的孩子们互相“串门”,实现了“双向奔赴”……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地球上各处的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寒假来临,带孩子走出熟悉的家乡,奔赴别样的远方,辨识不同环境的差异性、理解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知识的边界。
旅行有助于理解跨学科知识
华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华南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南低山丘陵“酸、黏、瘦”的红壤与东北平原“插根筷子就能发芽”的黑土,鄂伦春族篝火节与壮族“三月三”……
感知不同地域环境的自然、人文差异,在真实环境中对进入大脑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是对所学知识的合理扩展,有助于检查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效能感,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迁移应用能力。
真实环境下的地域差异有助于孩子们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到西安旅游,不少孩子对鼓楼很是好奇。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古时候,长安城里那些方块的坊,都是有围墙的。李贺在《官街鼓》中写道:“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坊门口有人把守,早起敲响城鼓,坊门开启;傍晚城鼓又要敲响,居民们要回到坊里歇下。有时,人们也趁傍晚到坊里的高岗上看看夕阳。正如李商隐那样:“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知识目标分为三种类型
在陕北高原,从延安到榆林,沿途可见森林草原区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从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依次呈现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到灌木草原的变化。
《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作者、美国学者罗伯特·J·马扎诺博士认为:知识目标又分为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三种类型。陕北高原、温带季风气候属于信息知识。认识到水分变化导致植被出现森林、草原到荒漠的变化,属于心智程序知识。由沟壑底部的落叶阔叶林景观,推导出那里容易汇集水源、土壤水分相对丰富,则为心理动作程序知识。对地域差异的辨识拓展了孩子们知识的认知边界。
知识也可以是实践的结果
知识可以是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是实践的结果。情境化的地域差异,给了我们探究的思维空间。例如,法国天文学家里奇发现,一只在巴黎(北纬49°)走得很准的摆钟,到了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城(北纬5°)就会在一天内慢两分半钟。这种差异让里奇认识到,由于卡宴城的重力比较弱,可以推测它离地心比较远。由于卡宴城位于赤道附近的海平面上,所以里奇实际上论证了地球的确是一个扁球体。
人每天都在学习,场地不同,方式多样。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地域差异的存在,也是个体对复杂的自然、文化环境的认识和融入的过程。地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家园思想,是对人们在地球上如何栖息的思考。
当今的地理教育远离了自然,其实,不同的地域差异充满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践是学习的基本属性。“冰城”哈尔滨,到处可见南方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充满好奇的神情,本身就是一首教育的田园诗。在这个假期里,北方的家长们不妨带着“冰墩墩”们也到南方走一走,看一看溶洞、竹竿舞……一起奔赴远方,用地域差异拓展孩子知识的边界。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