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焕岗
守望生灵
曾经深受欢迎的“吉祥物”,现在多以“负面形象”存在,它常在影视作品中与一些恐怖元素相联系,大多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本身又携带多种病毒。这就是动物界的“毒王”——蝙蝠。
但实际上,蝙蝠是“益鸟”,能够吃害虫,为植物授粉、播种等,给环境带来了有益影响。另外,它的“仿生学”应用,也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雷达、超声波定位,皆是源于此。
快如闪电,捕捉食物只需几秒钟
被誉为“夜行侠”的蝙蝠,可以在夜空中自由地飞翔,准确快速地捕食昆虫,因此,很多人认为它是鸟类。
其实,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一类真正进化出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这种在地球上几乎和恐龙同一时代的动物,进化史长达数千万年之久。在动物分类学上,蝙蝠属于哺乳纲、翼手目。翼手目动物的前肢或手退化成翼,翼手目之名正是缘于此而得。
与鸟类相比,蝙蝠不仅能在狭窄的地方敏捷自如地转身,还具有灵活的捕捉技巧。尤其在捕捉昆虫时,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捕捉速度,可以说无与伦比。据科学家观察,蝙蝠捕捉到一只昆虫,只不过需要几秒钟。据统计,一只蝙蝠每分钟消灭昆虫约15只,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多数为蚊子、夜蛾、金龟子等。
“活雷达”助力夜间飞行和捕食
那么,蝙蝠如此超强的行动靠什么“指挥”呢?许多科学家认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为验证这一推断是否正确,179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在夏季的一个夜晚做了放飞实验。
放飞前,他把关在笼子里的几只蝙蝠的眼睛刺瞎,原以为失明的蝙蝠就不能自如地飞翔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蝙蝠从笼子里出来,便立刻抖动着“翅膀”(翼手),轻盈地飞向夜空,与以往同样灵巧。
为进一步验证,斯帕拉捷又捉来几只蝙蝠,先是把蝙蝠的鼻子堵塞住,后来再割掉舌头,并把油漆均匀地涂其身上,但这些蝙蝠照样在夜空中飞得轻快自如。
最后,他堵上蝙蝠的耳朵。飞上天的蝙蝠倒霉了,它们失去方向感,在空中胡乱碰撞,很快就从夜空中跌落下来。此时,斯帕拉捷恍然大悟:“夜行侠”是靠听觉来确定方向、捕食目标。
随着科研人员的深入挖掘,科学家揭秘: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它的喉头发出一种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用耳朵接收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其作出准确判断,引导飞行。蝙蝠的这种回声定位系统,被誉为“活雷达”。
“活雷达”的灵敏度与分辨力极高,除了判别方向、辨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外,还有惊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从杂乱无章、充满噪声的回声中,检测出某一特殊的声音,并很快地分析和辨别这种声音是昆虫还是其他物体,甚至能精确地判定出昆虫可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