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杂谈
现代人,通常是在解剖学上与当代人类无异的晚期智人。最早的现代人发现于30万年前,他们走出非洲来到世界各地,可能存在多次迁徙。现代人在经历了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交流后,最终取代他们,形成当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并非纯粹的现代人。
那么,如何推断长距离分布的人群扩散,定义他们的相关性?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建立了一门新学科——古基因组学,但是由于获取DNA极为困难,古人类化石也很少见。因此,古人类留下的石器成为科学家研究现代人早期文明的利器。
近日,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中外合作团队对山西朔州峙峪现代人遗址的最新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具体包括精确鉴定了遗址时代,确认了峙峪遗址石器组合兼具东西方特色等。
石器特性可鉴别人类史不同阶段
旧石器时代占据人类演化历史绝大多数时间,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器距今330万年。
石器技术历经漫长的演化历史,大致分为奥杜威、阿舍利、莫斯特、旧石器晚期石叶和中石器时代细石叶这5种技术模式,它们特点明显,呈现为系统性演替,而且每一次演进都伴随着人类智能的提高。因此,可以借助石器特性,鉴别人类史的不同阶段。
新石器时代和晚期智人走出非洲扩散到全世界的过程有密切关系。与早期智人的简单打制切割石器相比,晚期智人制作的新种类石器,种类繁多,且制作工艺和使用目的有巨大变化。近代考古发现,在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已进入了文明。
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峙峪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大同盆地)西南缘。此次研究团队对15件沉积物样品进行石英多颗粒单片、单颗粒光释光测年和钾长石单颗粒光释光测年,并对文化层出土的10件动物骨骼和牙齿样品进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在此基础上,又对获得的年龄数据进行贝叶斯模型分析,最终将该遗址的年代精确厘定为距今4.5万年,将原来的3.5万年左右向前推进了近1万年。
复合工具显示东西方文明关联
早期现代人扩散有着一系列重要文化表征,尤其是在欧亚大陆西侧,有着以勒瓦娄哇和石叶技术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石器工业,以及远距离的资源流通、颜料使用、个人装饰品发展等。然而在东亚核心地区,却一直缺乏这些考古学证据,这被视为东亚地区“现代性”文化发展迟滞的表现。
研究团队以峙峪遗址出土的各类文化遗存进行多学科深度分析表明,石制品存在经典的IUP技术元素,如勒瓦娄哇尖状器、石叶等。同时,还发现有大量修铤工具,并且多经装柄用作穿刺猎具。这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广发流行于朝鲜半岛和日本,却罕见于欧亚大陆西侧的IUP 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组合中。
因此,科学家推测,峙峪人应是娴熟的猎人,善于制作和使用这些复合工具,以猎捕奔跑速度较快的马科动物。他们甚至还会利用兽皮制作副产品。
显然,峙峪遗址通过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独特的物质文化组合,同时兼具欧亚大陆西侧技术特征和东亚地区工具加工理念的石器组合,显示了距今4.5万年,东西方的文明关联性和现代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