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北宋时期,元宵节的观灯中出现了猜灯谜的活动,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灯谜又名灯虎、文虎,是民间一种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果把灯谜比作人的话,灯谜可以看作以谜面、谜目、谜格和谜底为骨肉,以汉字的形、义、音为血脉,以别解为灵魂。
下面以猜灯谜的常用方法为线索,请大家猜十条字谜,并把这些谜语的谜底连成一句话。
增益法
增益法是指在谜面或谜底的字中适当加上偏旁、笔划,组成新的字,以扣合谜底。
谜面:合一起小一点(打一字)。
分析:“合一起”扣“共”,“小”和“一点(丶)”组合为“⺗”,“共”和“⺗”组合成为“恭”。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恭”。
减损法
与增益法相反,减损法是指在谜面或谜底的字中适当减去偏旁、笔划,组成新的字,以扣合谜底。
谜面:有马可骑(打一字)。
分析:猜这个谜语的时候需要把谜面别解为:有了“马”和“可”就成了“骑”字。“骑”减去“马”和“可”,剩下的是“大”。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大”。
谜面:生女有归(打一字)。
分析:“归”在古代可以称女子出嫁。“生女有归”可以理解为“女”出现就成“嫁”字了。“嫁”字去掉“女”,是“家”。 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家”。
增减法
增减法是根据谜面的内容同时使用增益法和减损法两种方法,以扣合谜底。
谜面:视而不见兄来到(打一字)。
分析:“视而不见”可以别解为“视”去掉“见”,剩下的是“礻”。“兄来到”就是再把“兄”与“礻”结合,组成“祝”。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祝”。
象形法
象形法是利用汉字与物体的相似性,取构字部件比拟成物体形状的方法。
谜面:园外墙壁倒塌(打一字)。
分析:园外的墙壁像是“囗”,“园外墙壁倒塌”别解为“园”外面的“囗”去除,就只有“元”了。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元”。
代称法
代称法借用与之相关或彼此互为对象的替代词,以揭示谜底。
谜面:当头桂魄照星桥(打一字)。
分析: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所以“桂魄”是“月”的代称。“星”象形为“、”“桥”象形为“冖”。 “、”“冖”“月”再与“当”字的上半部分拼合,构成的“宵”字即为谜底。
拆字提音法
拆字提音法是谜面的一部分,通过拆字扣合谜底的字形,另一部分则是提示谜底的读音。
谜面:人地两生就念家(打一字)。
分析:“地”扣“土”字,“地两”可以理解为两个“土”,也就是“圭”,加上旁边的“人”就产生了“佳”字。“就念家”是提示谜底与“家”的读音相同。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佳”。
拆字提义法
拆字提义法是谜面的一部分扣合谜底的字形,另一部分提示谜底的字义。
谜面:柳败荷残在中秋(打一字)。
分析:“柳败”和“荷残”表明“柳”和“荷”字都只剩下一部分,“柳”右部的“卩”和“荷”上部的“艹”可以组合成“节”。“中秋”是节日,在意义上扣“节”。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节”。
方位法
方位法是通过方位词的提示对汉字的部件进行取舍,从而得出谜底。
谜面:抉择之后便安心(打一字)。
分析:“抉择之后”别解为选择“抉”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夬”。再把“忄”(“忄”是“心”的另一种写法)安放在“夬”的旁边,就是“快”字。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快”。
移位法
移位法是通过移动谜面汉字部件的部位,达到谜底与谜面相扣的目的。
谜面: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
分析:谜面可以别解为把“休”字左边的“亻(人)”笔画提高。把“亻”的“丿”和“丨”移位到“木”的左上角,便成了“乐”字。所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乐”。
需要说明的是:猜射谜语的方法还有更多,限于篇幅,本文只是分析了一部分;有时,猜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
现在大家是不是把十个灯谜的谜底连成一句话了呢?这句话就是:恭祝大家元宵佳节快乐!
(作者系广西语言学会理事、文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