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打耳洞更容易产生瘢痕

□ 科普时报记者 吴 琼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3-08 08:20

最近,福建厦门的一位女子录制视频称,一年半前自己在孕期打了耳洞,随后伤口两侧出现了增生现象,如今已经长成两个“小耳朵”状的疙瘩。她在视频中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打耳洞时没有消毒。而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后,有医生评论称这是瘢痕体质导致的结果。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皮肤科主任徐楠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发生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因为消毒不彻底,更大的可能是产生了局部的瘢痕。瘢痕主要表现为身体表面的皮损或伤口愈合后,出现逐渐增大的隆起,明显大于原创口面积,并可持续增大。这些瘢痕一开始表面会肿胀发红,后期还会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张力较大的部位,比如下颌缘、胸口、肩背部等。

所谓的“瘢痕体质”,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瘢痕的出现一般与伤口或皮损处理不当、炎症没有及时纠正等因素的关系更大。只是在同样处理伤口的情况下,有些人更容易留下瘢痕,这通常与家族遗传、激素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关。徐楠介绍,处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妇女,由于激素水平产生变化,更容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炎症后色素沉着等问题。

“打耳洞是人为造成损伤,所以医生并不建议大家打耳洞,尤其是不正规的操作有可能会诱发感染,更容易增加局部发生瘢痕的风险。”徐楠提醒,大家在选择打耳洞之前,应该慎重地考虑自己的健康情况和天气等原因。比如,炎热的天气不利于局部护理,因此夏天打耳洞更有可能感染,继而引发瘢痕的出现。

那么,在面临手术、伤口愈合等情况时,有哪些方法能够预防出现瘢痕呢?徐楠介绍,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严格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防止瘢痕的产生:第一,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以保证切口对合平整、美容缝合等,这些是预防出现瘢痕的基础。第二,在护理过程中,尽量保持局部干燥,以免愈合时间延长或者出现感染。第三,避免各种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干扰自然愈合过程,比如反复搔抓、摩擦,过多、过早的药物干预等。第四,适当控制摄入辛辣刺激类食物,戒烟戒酒。第五,如果伤口在张力较大的部位,建议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第六,如果对早期愈合情况不满意,皮面愈合后要尽早选择抑制瘢痕增生的外用药物。

“如果已经产生瘢痕,可以根据瘢痕的性质、部位、大小、病程等,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加压、局部注射、激光、放疗、外用药物或敷贴等。”徐楠说,对于已经形成的瘢痕,往往不将手术作为首选方案,以免诱发更严重的瘢痕。如果必须进行手术,也一定要在术后即刻配合放疗等联合治疗方案。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