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开售24小时就卖完了2024年全年12万台的产能,小米汽车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跻身门槛不低的“造车新势力”圈。
回想三年前宣布造车起,小米就一直被质疑和否定。现在看来,唱衰小米汽车的人可以“洗洗睡了”。毕竟,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也在智能家居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生态链布局。而除了“米粉”的号召力和强大的生态光环外,一股“做手机的尽头是造车”的趋势也在推动着小米等手机厂商投身车圈。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手机产业不可避免地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时代。在“红海”中挣扎的智能手机厂商们纷纷寻找新的“风口”,且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智能新能源汽车赛道,包括且不仅限于乐视、苹果、华为、小米、魅族……
手机厂商造车,资本是重要的推手,但更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扑面而来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下,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集合人工智能、无感交互、天地通信、跨界互联能力的多技术融合创新。而这,也正是智能手机产业的技术强项。正如魅族CEO沈子瑜所言,汽车行业对于智能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以“手机域”为代表的“手车互融”方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并致力于为更多的汽车带来智能化赋能。
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已经小有成绩的魅族,如今也宣布要为其用户定制生产电动汽车了。
数字时代,人、车、生活基本囊括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智能屏幕所有的应用场景,智能手机以及智能家居中的各种屏幕,已经串起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至于汽车中的那块屏幕,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一批强悍的老牌“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都在极力争夺。从用户习惯来看,智能手机的屏幕是人、车、生活中的绝对主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之前特斯拉和蔚来为何急着推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了。
做手机的尽头可以是造车。虽然强如苹果都败了,但已经破圈的华为和小米,则正在改写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