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系统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研制的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机,其核心量子芯片采用低损耗芯片互联技术,实现跨芯片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达到99%,采用的玻色编码量子纠错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超越盈亏平衡点16%,并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此外,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系统还在微波测控系统、高精度微波测控板卡、放大器、环形器等量子计算机全链条部件实现了国产化。
“慧眼”卫星
“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同时也是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测器,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发射升空。“慧眼”已经在引力波伽马射线暴、快速射电暴、黑洞和中子星等研究方向作出重要贡献。
新一代“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是建一个装置,利用核聚变原理,持续可控地输出能量。由于它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相似,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2020年12月,中核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2022年10月19日,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人造太阳”一旦实现商用化、小型化,就可被放置到太空、卫星、电动车等场景之中,成为低成本的能源来源。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该钻探船突破10余项关键技术,完成多项国际首创设计,具有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可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要求。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后将为深海资源开发应用提供重要装备保障,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有力支撑了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
“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是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其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欧盟之外第一个)能制造大型邮轮的国家。至此,我国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
“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相继突破了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综合电网、舱室环境、振动噪声、美学设计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带动了我国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构建了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
大型邮轮是全球最大、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包含2500万个零件、107个系统、55000个设备、4750公里电缆,拥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有超过4万平方米、高达16层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今年1月1日从上海开启首航,被誉为移动的“海上现代化城市”。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是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探测装置,位于海拔4410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
2021年,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拍电子伏加速器”,并探测到宇宙最高能量光子,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精确测定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2022年10月,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核聚变核素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持续几百秒的绚烂“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拉索”首次完整记录了这次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的爆发全过程。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爱因斯坦探针空间科学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研制的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是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宇宙中的剧烈爆发现象,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对研究恒星活动、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并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于今年1月9日发射升空,4月发布第一批在轨探测图像。
国际首套300兆瓦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今年4月,山东肥城国际首套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次并网发电,并一次性取得成功。该电站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研发团队突破了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套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装备自主化率达100%,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风云三号G星
2023年发射的风云三号G星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首次实现降水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突破了主动微波三维降水探测、被动微波成像与探测一体化设计以及全新仪器数据处理与产品研发等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低轨4条轨道(上午、下午、晨昏和倾斜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