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如璀璨星辰,划破蒙昧的黑暗,照亮人类进步的征途。
科学家,是星辰大海中的航行者,怀揣着对真理无尽的渴望,穿梭于未知的狂风巨浪。
2024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专门为科学家群体建立的博物馆。
长久以来,一代代中国科学家赓续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科学奇迹,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锤炼成中国科学家独有的精神品质。没有挺得起腰杆的科学家精神,就难有中国科技发展的坚实脚步。
他们胸怀祖国,用青春砥砺报国之志。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创造历史,用热血和汗水筑起新中国的安全屏障;在“祖国需要你们”的感召下,1500多名中国留学生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他们集智攻关,群策群力勇攀高峰。第一代核潜艇的建造,凝聚了四位总设计师毕生心血;标志着“中国植物学界终于站起来了”的《中国植物志》,由四代科学家接力编撰,为世界植物资源库贡献中国智慧。
他们创新求实,急国家之所急。一代代科学家情系土地,为端牢“中国饭碗”奔走疾呼;一位位国之医者,胸怀仁爱精诚之心庇佑苍生。
岁月更迭,精神弥坚。2009年,中国科协联合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先后对674位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开展了采集工作,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涵盖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以及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漫漫采集,岁物丰成。正是在这一工程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从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张张泛黄照片,一枚枚闪亮奖章中,感受这些“共和国脊梁”书写的波澜壮阔,读懂他们终其一生铸就的精神丰碑。这里,是历史稍歇的驿站,是科学家精神重现的殿堂。让科学家精神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