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树林里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些高大乔木的茂密树冠并不相互接触,而是存在一些缝隙?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是树与树之间也有“边界感”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赵凤君解释道:“这种现象被称为‘树冠羞避’。”
赵凤君介绍,对于“树冠羞避”现象,科学家进行了数十年调查研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一种理论认为,这些间隙是由于风吹动树冠并造成树木之间的磨损而形成的。但这一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某些风大的地区“树冠羞避”并不显著的情况。
另一种理论则强调“树冠羞避”存在进化优势。这一理论认为,植物通过接收光线来感知与旁边树木的距离,为防止自身生长所需光照的不足,就会自觉地“避开”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树冠羞避”往往只发生在一些特定树种之中,并且大多是在同一树种之间。赵凤君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同种植物往往树冠高度差不多,在风的吹动下,树冠之间更容易产生碰撞摩擦,导致碰撞处树叶和枝条脱落,从而形成树冠间的缝隙。另外,植物可以通过光感受器来判断其他植物是否与自己有亲缘关系,并对“亲戚”植物表现出“羞避”,以减少竞争造成的损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