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未来已来!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6-14 08:52

百度在武汉投放千余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试商用;京雄高速启动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再添9家车企……近来,自动驾驶赛道热闹非凡,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也充满了期待。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分为L0到L5共6个级别。毫末智行数据智能科学家贺翔告诉记者,L0至L2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要全程监控驾驶;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仍需驾驶员随时介入;L4为高度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介入;L5为完全自动驾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辆多是搭载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具有L3级功能的车辆正在进行准入试点,L4级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部分城市投入点对点运营测试,L5则处在设想阶段。”

从各地自动驾驶测试及试商用情况来看,技术的成熟度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的交通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各国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存在许多模糊和不确定的地方;一些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担忧,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

不过,这并不影响车企对自动驾驶的热情,特别是在各种先进的传感器、高清地图和智能算法的加持之下,搭载了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在持续迭代更新中——

==============================

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X、Model S、Model Y、Model 3等车型均搭载了基础版和增强版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处在L2级自动驾驶水平。其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基于纯视觉判断,即通过摄像头获取数据。

主力车型Model 3除搭载Autopilot系统外,还可选配备FSD(Full Self 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L3级自动驾驶功能。

==============================

小米

小米汽车目前只推出了SU7系列产品,智能驾驶系统包括小米智驾Pro和小米智驾Max版本。

小米SU7 Max版本配备1个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实现了全方位的感知,能准确识别地图、道路以及障碍物等信息,支持城市/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一键代客泊车和极窄车位泊车等功能。

==============================

蔚来

蔚来汽车旗下ES8、ES7、ET5、ET7等车型,均搭载了NIO Pilot辅助驾驶系统。

主力车型ES8全车配备1个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1个增强主驾感知、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V2X车路协同感知以及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实现了常规的 L2级智能驾驶辅助。

==============================

吉利

吉利汽车旗下缤瑞、星越L等多款车型搭载“E-CUBE”技术平台,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吉利缤瑞配备了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率是传统24G赫兹雷达传感器的3倍,还配备了前视摄像头等,用于车道识别及前方障碍物侦测等功能,实现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多种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

比亚迪

比亚迪旗下秦 Pro EV、宋 Pro EV、唐EV、汉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搭载了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主力车型秦Pro EV配备了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及多个摄像头,实现了自动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

==============================

理想

理想汽车旗下L9、L8、L7、L6及ONE等车型均搭载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

主力车型理想L8 Max标配AD Max理想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了2颗NVIDIA处理器,全车配备11个高清智能驾驶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128线激光雷达,可实现高速NOA功能。

==============================

除了以上一些品牌及车型之外,还有诸如小鹏、问界、阿维塔、极狐、极越、智己、极氪、零跑、路特斯等品牌都在持续深耕自动驾驶技术,并推出了各自的自动驾驶汽车。

“近两年,作为当前乘用车最为主要的智能化功能,L2级辅助驾驶功能已经走向成熟,城区L2高阶辅助驾驶技术也突飞猛进,驾驶体验逐渐逼近老司机水平,并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贺翔认为,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公众接受度的提高,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会逐渐走进日常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