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着急”破解用才之渴

□ 科普时报记者 刘 莉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7-19 08:26

张存浩温和的外表下有股子倔劲。像他研究的光束,看准方向,勇往直前。

我国激光发展初期,一直存在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次激光研究的规划会议上,张存浩对化学激光功率易放大、不依赖外部能源等独特优势作了深入阐述和说明。他据理力争,争取决策层的支持,“我只要十分之一的经费,能做出比你更大的光!”

张存浩在那次会议上的表现给当时在场的杜祥琬院士留下深刻印象。“他给化学激光在我国的初期发展争得了空间。”

何国钟院士曾给张存浩起了个“张着急”的外号,因为张存浩总是很着急,总想着国家交给的任务怎么能更快地完成,尽快让国家用上。

从1991年起,张存浩被调往刚刚成立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一干就是9年。9年时间,张存浩依然是“张着急”的风格,因为他知道一个国家没有雄厚的基础研究是不会有后劲的。

1992年,正是“下海”的高潮阶段,基础研究队伍面临流失。张存浩请教侯祥麟等老科学家后,决定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队伍中的青年拔尖人才,稳住队伍。他两次写信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青年科学家。在国务院支持下,1994年基金委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张存浩说,这方案是连夜赶出来的,他们还给方案起了个名称叫“连夜稿”。

张杰院士是在张存浩的感召和支持下回国的科学家之一。1997年7月的一天,张存浩访问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听完主任对研究成果的介绍后,他提出想见见张杰,工作人员告诉他张杰在外国开会,要明天才能回来,张存浩说,“我等他,我明天再来”。第二天,张存浩在张杰实验室里和他聊了整整3个小时。

当时,张杰已在国外建立团队工作10年,回国谈何容易。张存浩在基金委迅速召开会议商量如何支持张杰。他能够灵活使用的只有二三十万元的主任基金,张存浩提出,能不能把几位主任、副主任的主任基金合起来支持这一个人。最终在基金委的支持下,张杰于1998年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并很快在国内取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