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陨石有辐射吗?”“怎么才能知道一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提问。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正在举办一场题为《南极大陆上的陨石猎人》的科普讲座,手拿黑色陨石的主讲人是陈宏毅。
==============================
陨石 宇宙使者
在我国陨石收藏领域,素有“北天文(北京天文馆),南理工(桂林理工大学)”之称。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拥有400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5万余件珍贵展品,收藏着300余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陨石标本,涵盖八成以上人类已发现的陨石类型。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副馆长,便是陈宏毅的一个身份。
“陨石是宇宙使者,也可以称为星际信使。这些石头来自月球、火星以及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作为设计和建设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陈宏毅认为,馆内的陨石展品正在向人们展现无比美丽的地球和浩瀚久远的宇宙。
公元1516年,一颗形成于45亿年前、质量不小于100吨的小行星,以不低于8公里/秒的速度“造访”地球。这位不速之客,最终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仁广镇上空爆炸,破碎的银色内核,散落在仁广镇方圆50公里的山坡和河谷地带。
“博物馆收藏了数十块南丹铁陨石。现存最大、重达2.5吨的南丹铁陨石,是镇馆之宝之一。”陈宏毅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中国陨石学研究开端,正是从20世纪60年代南丹“仁广”陨石被确认为“天外来客”算起的。
陈宏毅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陨石。近5年来,他多次组织和参加中国西部沙漠陨石考察,共收集陨石33千克。他不仅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的沙漠戈壁滩寻找,而且去南极寻找,就像猎人四处寻找猎物一样,因此被称为“陨石猎人”。
2015年,陈宏毅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前往南极的格罗夫山区开展陨石收集和富集机制研究工作。考察期间,他和团队共收集南极陨石630块,其中包括我国在南极发现的第一块月球陨石——GRV 150357月球斜长岩质冲击熔融角砾岩。
在博物馆的陨石切片墙上,“躺”着拇指大小的160枚陨石切片。它们像160名太空使者,安静优雅地注视着地球。
科普 天然使命
参观地质博物馆,是桂林理工大学独特的“开学第一课”。“每一位入学新生都会在这里发现地球之美。”博物馆管理员张佳莉说。
但陈宏毅希望并不是只有本校学生才能聆听“开学第一课”。广西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陈宏毅的另一个身份。“身份所在,宣传行星和地球科学知识,是我的天职。平时在馆里看到孩子们积极争取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我觉得很欣慰,同时也想把科普活动带到馆外,带给更多的孩子。”
参加南极考察时,陈宏毅曾在“雪龙”船上作《天外来客——陨石探秘》科普报告,这是他做科普的起点。2016年以来,他累计在线上线下开展地学科普讲座和直播活动超过100场次,受众超1000万人次。“我喜欢做科普,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村小学。科普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种子和未来人生道路的希望,也带给我巨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陈宏毅很自豪的一件事情是,2022年6月24日,桂林理工大学把移动地质博物馆引入了灌阳县黄关镇顺溪小学。水晶、萤石、紫晶洞等矿物晶体,不同类型的化石标本,这些难得一见的天外陨石,在这所小学驻留了两年。
“之前,看到开进学校的科普大篷车只待半天就走了,学生们感觉很不过瘾。我就想把博物馆建到徧远山区小学。”陈宏毅说,“在学校支持下,我们顺利建设了全国首个移动地质博物馆,将地学科普的种子播撒到偏远乡村的孩子心中。”
单丝不成线,单木不成林。除了自己投身科普,陈宏毅还积极培养科普人才,组建并带领科普工作团队。他先后创建了“地质科普体验营”“天地研学”“知名地质学家在桂林”和“弘扬南极科考精神”等科普品牌。
著书 一石窥世界
2015年,陈宏毅去美国参加国际陨石学术年会,了解到美国从事陨石学与行星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说也有几千人,而当时我们国家从事这项研究的不足百人。
此后几年,陈宏毅参加过多次高校的地质专业招生宣传,发现咨询计算机、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生很多,了解地球科学专业的人很少。学生们对行星科学更是闻所未闻。此外,大部分人对地质专业认识片面,认为地质工作就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实际上,基础科学六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后面3个学科与地球科学与行星科学都有很大关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念头——要出版一套地球与行星的科普书籍。以我的认知,书籍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巨大的。”
十年磨一剑。陈宏毅从2010年着手收集资料,直到2024年5月,《行星地球》系列科普丛书终于出版。他说:“这套书分为《浩瀚苍穹》《活力星球》《醉美地球》《矿岩物语》和《生命传奇》5册,我希望它不仅是一套书,还可以作为一扇窗,让更多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这套丛书的编辑、地质出版社的张鹤凌说:“一块陨石,带你了解宇宙的诞生以及太阳系、地球、月球的形成;一块陨石,带来了地外‘友邻’的来信,读懂了地球沧桑……”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写道:“相信《行星地球》科普丛书的出版发行,对普及地球和行星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加强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