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这里,“骑恐龙”学中医

□ 科普时报记者 薛 岩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8-16 08:58

暑期探展⑥

暑期以来,天津科技馆再迎客流高峰。孩子们在馆内动手制作水晶球、玩转魔法电路、解密软体动物、体验古法造纸……尽享科学乐趣。

1995年这座位于天津市文化中心的科技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区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共有11个展区,300多件(套)展品。

记者走进天津科技馆“恐龙大复活,探秘恐龙星球”展看披着五颜六色羽毛的恐龙,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展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应急科普”展区学习应急知识,开启探索科学奥秘的科普之旅。

恐龙“复活”打造昔日霸主家园

走进“恐龙大复活,探秘恐龙星球”展厅,两只爪牙锋利、高大凶猛的仿真恐龙正向观众“嘶吼”,它们时而左右摇晃脑袋,时而肆意摆动着尾巴,仿佛在向观众示威。

“这只是暴虐龙,另一只是霸王龙,旁边还有双冠龙。”天津科技馆展览部部长张婧介绍,这些恐龙之所以活灵活现,主要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与古生物学研究的结合。通过显微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技术人员可以获得恐龙骨骼、肌肉和皮肤颜色等数据。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们运用计算机技术,例如三维模型,进行恐龙精准画像、色彩还原等,使其栩栩如生。此外,视觉工程师运用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建模和仿真技术,使最终呈现的恐龙原型既科学严谨又具视觉冲击力。

往里走,进入科普展区,一只硕大的沱江龙骨架映入眼帘。从脖子到背脊,再延伸至尾部,沱江龙共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骨质背板。“虽然体型看似凶猛,但实则是以防御为目的。”张婧说。

“恐龙也有羽毛?”在看到一只披着五颜六色羽毛、形态神似鸟的恐龙后,有观众不禁发出疑问。张婧解释说,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外表狰狞、身披类似蜥蜴外皮。以窃蛋龙为例,它们就长有漂亮的羽毛。科学家们曾推测,窃蛋龙与孔雀的表现特征相似,喜欢炫耀尾部羽毛,以吸引异性。

为了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感,展厅还专门设有不同的互动环节,观众既可以骑在恐龙背上,还能用手触摸恐龙骨。同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各式各样的仿真恐龙尽数呈现,让观众大饱眼福。

遗产活化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展区展出了人参、甘草、柴胡等常见中草药材。这些药材的药性是什么?有哪些功效?不同药材应如何搭配使用?

在这个展区,上述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展区里摆放着十大经典药方,观众可触摸电子屏幕,查看药方组成并自行配药,在了解药理功效的同时,还能了解每一味药的前世今生。

该展区内最吸睛的,当属“中医名家谈古论今”AI互动部分。

“您好张仲景,您的著作有哪些?”一位观众对着电子屏幕大声问道。AI数字人张仲景被唤醒,娓娓道来,讲述他的医学故事与中医文化思想。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如混合现实互动趣味人体系统、智能经络互动体验系统,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张婧说。

再往前走,“影技医行”展品引来观众驻足观赏。这是一个九层转盘,每层都有动画人物站在转盘上,分别展现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体态动作,例如八段锦、太极、按摩、拔罐等。尽管人物动作是静止的,一旦有观众按下开关按钮,他们就像“活化”了一般,瞬间完成一套完整流畅的动作。

“这是利用了人眼视觉暂留原理,类似于小时候我们看的童话书,当图片以每秒16张的速度呈现时,就会成为动画。”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形式将中医药文化元素整合在一起,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硬核科普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设想一下,如果车辆落水,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打开车门?如果人在车内需要破窗逃生,应该用逃生锤敲击车窗哪个位置?

在应急科普展区,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瞧!那边有一辆红色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要坐在驾驶员的位置。记者凑近看,这辆模拟小汽车除有方向盘外,还多了四个红色按钮,分别代表车外水位上升的不同高度。

张婧介绍,用按钮的方式直观表现水的深度,让小朋友们深刻感知车辆涉水后可能造成的危险,以及不同涉水深度如何自救逃生,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应急避险能力。

在展厅,记者还看到了地震模拟平台。它可以真实再现地震发生的过程,记录体验者做出的自我保护动作,系统会自动判断动作正确与否,并进行评分。体验者在互动中学到了地震避险知识。

雪崩灾害声音模拟器、自然灾害模拟箱、消除火灾隐患闯关台、跨步电压体验区……一系列抢险救灾硬核科普产品悉数展出,兼具趣味性与互动性,提升了观众的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