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之窗
动听的音乐富有奇妙的魅力,精灵一般的音符在时间的河流掠起涟漪,在记忆的回音壁轻柔漫卷。
《诗经》中描绘多种乐器,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了宴会上鼓瑟齐鸣、笙箫共奏的欢乐场景。唐代诗人写出“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描绘了古琴的声音如龙啸鹤鸣,高亢而悠长。“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写出琵琶声缓急交错、跌宕起伏,给人以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的酣畅体验。与传统乐器相比,坠胡出现时间较短,形成于清末,迄今百年历史。它主要流传于豫鲁一带,是河南曲剧、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胡又称曲胡、二弦,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琴筒比二胡的筒要大,一般为八方形或圆形,用硬木或黄桐木制作,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边框。琴杆与三弦的琴杆相似但比较短,兼做指板,即用于按弦以产生不同音高的部分。坠胡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指的是用弓擦奏琴弦而发音,也叫弓弦乐器或拉弦乐器,通过弓在弦上摩擦,使弦振动并产生声音。演奏者运弓的方式、按弦的位置和揉弦的力度等技巧,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和演奏风格。
据说坠胡的出现源于一次小“事故”。清朝年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下旨隆重庆祝,在紫禁城北门搭台唱戏,万民同乐。宫廷戏班走进民间,艺人都认真地准备。一位艺人的小三弦,即一种弹拨乐器,被老鼠咬坏了蒙皮(指覆盖在乐器共鸣腔体上的一层薄膜),将影响演奏效果。情急之下,这位艺人用桐木板代替蒙皮,并将胡琴的弓子夹在两根弦中间拉奏,由此诞生了最早的坠胡。后来,在宫商角徵羽的回环演奏中,众多艺人为了提高音区、完善音色,对坠胡的发音箱进行改造,研制出多种类型,如深泽坠胡、三弦坠胡、坠板胡等。
坠胡在民族乐器中很有特色。它音域宽广,既能呈现乐曲的古朴悠扬,也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的笑声歌声、小鸟欢鸣、野兽呼啸等不同声音,还能演奏部分打击乐的声音。坠胡还可以采用双弦演奏手法,能够一根弦伴奏,一根弦奏旋律。坠胡的特色,为表演带来别样的效果。
北京市延庆区把“坠胡演奏艺术”作为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并为之搭建平台。2022年八达岭长城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上,舞龙、旱船、坠胡等延庆非遗项目,精彩呈现。非遗的薪火璀璨成炬,照亮会场,温暖人心。
在延庆区妫水河畔,有一位坠胡传承人郝殿斌。他从小学习二胡,天资聪颖,又拜访名师,技艺精湛。2008年,他拜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著名坠胡大师马光陆老师,学习坠胡,还发掘整理出十几首坠胡独奏曲,拓展了坠胡的内容。2016年,他和马老师一起参加全国金胡琴大赛,师生喜获优秀奖。
郝殿斌60多年痴迷音乐,精通二胡、板胡、坠胡等传统乐器,并毫无保留地把坠胡技艺传授出去。在第二届延庆区非遗“坠胡演奏艺术”培训班中,他悉心指导学员,从基础乐曲《祝你生日快乐》《新年好》等曲目练习,循序渐进,再用两种弦法演奏《喜庆秧歌》《双脚踏上幸福路》等作品。乐曲如春风在教室回荡,幸福洋溢在学员的脸上。他们亲近传统乐器,享受着音乐之美。
坠胡,是较有特色的传统乐器,演奏者用弓和弦拨响了天籁之音,更是用心弦和情愫丰盈了精神维度。悠扬柔美的乐曲带着光芒,与奔流的妫水河交汇,叮咚作响,历久弥新。
(作者系北京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