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马可·波罗踏上丝绸之路

□ 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王文洁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9-13 08:38

走!看展去

为庆祝中意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以及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中华世纪坛推出“世界文化季”年度重磅大展——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聚焦东西方文明交流主题,共展出135件珍贵文物,追溯13-20世纪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随后还将在成都、泉州等马可·波罗到过的中国其他城市展出。

为135件文物精确控温控湿

刚走到展厅门口,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蒋海梅就提醒记者说,“展厅里又暗又冷,拍照效果可能不好,如果怕冷,可以在服务台借条毯子。”说话间,她把提前准备的披肩披到了身上。

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展览?为何把展厅布置得又暗又冷?

蒋海梅介绍说:“展览共展出了来自15家中、意文博机构的135件珍品,分6部分讲述威尼斯的历史故事、宗教文化、商业贸易等。”为精心呵护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国宝级文物,策展人员严格遵循意大利方面提出的文物陈列标准及要求布置展览。展厅的温度和湿度精确在特定范围内,即温度18-22℃,湿度50%-60%。每件文物都单独设置展柜,甚至每一个展柜都精心配备了精密的温湿度控制仪,时刻监测和调整环境参数。此外,展厅内的灯光微弱昏暗,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对文物的损伤。

一本诞生于狱中的《马可·波罗游记》

一进展厅,一本厚厚的法语书正在向观众“打招呼”。据蒋海梅介绍,这就是著名的《寰宇记》,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后在狱中口述其游记历程,由其当时的狱友记录而成,原书约诞生于1298年。

“本次展览展出的法语版《寰宇记》手抄本可以追溯至16世纪初,是一本饰有插图的羊皮纸手抄本,其受众是法国贵族,故装帧精美,插图讲究。这就是马可·波罗的父亲与叔叔当年乘船离开威尼斯开始东方之行的情景。”蒋海梅指着第一幅《寰宇记》插图向记者介绍,书中有十余幅绘画插图都与元朝有关。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急需航海知识,除法语版本外,《寰宇记》还被翻译为意大利语版、拉丁语版。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旅行家之一,马可·波罗在1271年,即他17岁时从威尼斯出发,随父亲和叔叔一路向东,踏上了前往中国的传奇之旅——经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哈剌和林,最终到达元大都,并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在中国游历了17年后,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威尼斯。

马可·波罗一行前后跨越二十余年的东方之旅,经行陆、海丝绸之路,跨越诸多地域,他留下来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中国,点燃了欧洲人对中国以及东方的向往之情。

在倒着的“世界”地图上标记卢沟桥

继续向前,记者看到一幅带方框的地图。“这是由卡马尔多利会修士弗拉·毛罗绘制于1460年的《世界地图》,几乎涵盖了当时全部的已知世界,被认为是‘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也被称为‘毛罗地图’。”蒋海梅介绍道,本次展出的是复制品,原作直径约2米,绘制在由木框支撑的羊皮纸上。

与我们现行的地图不同,这幅地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需逆时针180°才能读懂。该地图呈现的是15世纪的欧洲人对“旧大陆”的理解,只有亚欧非三大洲。地图上共标注了约2800个地名,200篇用威尼斯方言写成的短文和数百座城市、大型建筑、山脉等标志性图像地,可清晰地看到地中海、意大利版图,以及契丹(CHATAIO),即当时的中国。“西方人认为当时的中国就是契丹,事实上契丹王朝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可见当时西方对中国的理解有一定偏差。”蒋海梅解释道。

此外,在地图上还能找到卢沟桥。这些或许是源于《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写:“这条河上有一座极美的石桥,或许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座桥可以和它媲美。”

在景德镇瓷器中找到西亚纹样

展览中来自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32件(套)元明时期瓷器,也是展览的亮点之一。这些珍贵的瓷器源自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等历史遗址,是中华瓷器艺术的瑰宝,也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据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这些瓷器的时代跨度从13世纪末一直到15世纪初,工艺、原料、造型、纹样体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折射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展陈中的白瓷,特别是创烧于景德镇的青白瓷和卵白瓷,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所能见到的重要瓷器品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代青花瓷,它用到了来自于西亚地区的釉下青料——苏麻离青。在造型和纹样上,体现了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

翁彦俊提到,展品中有一件明洪武时期的缠枝花卉纹大碗,被民窑模仿,成为外销瓷器,并出现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斯等城邦城市的油画中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同样,中国瓷器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明初的不少器物,像双耳执壶,造型显然是模仿金属器造型而来。

(本文图片由中华世纪坛提供)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