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递民族凝聚力

□ 李 英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9-13 08:36

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何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国家规定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国家专门为此出台了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于2000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作为国家通用口头交流的标准语言,普通话具有语音标准、词汇规范和语法规范的特点。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推广始于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1955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推广普通话,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加大推广力度。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群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普通话是针对口头交流的,规范汉字则用于书面交流。作为国家通用书面交流的文字系统,规范汉字强调文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体而言,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指的是形体合乎规范的字,是相对于“异体字”而言的。一个汉字可能有多种写法,其中一个为“正体字”,其他写法是“异体字”。“简化字”是相对“繁体字”而言的,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审定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旨在简化汉字书写,提高文本的阅读和书写效率。“传承字”指的是历史上传承下来、字形没有什么变化的字,比如“女”,在古代是这样写,现在也是这样写,没有什么变化。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工作意义重大,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行汉字的规范书写,促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全面实施;教师要经过普通话等级考试,才能任教;对出版物加强监督,强调出版规范,等等。教育部原副部长田学军曾经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的基本语言政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对文化认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有助于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它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它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不仅是语言文字统一的问题,更是一项涉及文化认同、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

那么,推广普通话是否意味着消灭其他民族的语言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我国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促进语言多样性与主体性的和谐共存。

推广规范汉字是否意味着不需要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呢?并不是,汉字也是有传承的。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科普工作有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科学知识同样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一方面,科普工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普传播的输出效果;另一方面,科普工作的受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普传播的输入效果。因此,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科普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