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武汉西北湖畔一家名为德芭与彩虹的博物书店,一眼就瞧见书柜上展示的《博物之美》封面,那两只威仪而又不失可爱的猛禽——雪鸮。不一会儿,书店的主人曾刚从外边回来。迎面看到他汗衫上也印着一只猛禽,我不禁笑了。那是一只挺展双翼的乌林鸮,神情狡黠,一脸坏样。
身为科学插画师和出版人的曾刚说,这乌林鸮是他自己画的,这种动物在中国仅见于东北地区,行踪隐秘。他制作过常见猛禽挂图,面向公众宣传。还做过一个名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专题鸟类徽章,介绍雕、鹞、鹰、隼、鸮等常见猛禽,颇受“鸟友”喜爱。
我们就这样聊起猛禽,那一类睥睨众生的“空中霸主”。它们是鸟纲中的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掠食性鸟类和少数食腐性鸟类。猛禽处于食物生态链顶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猛禽对保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有道是——
绝云气,负青天,破虹霓,双翼搏风盘旋疾。
张力量,显王仪,渺雀鸡,自由魂灵傲苍穹。
然而,尽管拥有超凡视界、占据食物链的顶端,威名响亮的猛禽近年来却显出其脆弱与无奈:因受到诸多濒危因素的侵扰,它们成了鸟纲中的稀有种群,乃至被列入“红色名录”加以保护。我国的猛禽,竟然全是国家二级(含)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明确规定严禁捕捉、贩卖、购买、饲养及伤害。
诚然,作为“顶端”物种,自然界中的猛禽数量相对稀少,不足为奇。但是,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人类开发活动,导致大片野生动物家园被破坏或缩减,猛禽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地不断减少。此外,针对猛禽的盗猎、走私和贸易也直接威胁到猛禽的野外种群。
早前国外报道过猛禽遭遇的一个典型案例。印度次大陆地区曾经拥有最高种群密度的兀鹫,它们常常负责清理城市、乡村里死亡的动物尸体。1997年前后,此一地区的兀鹫数量急剧下降。腐尸没了“清道夫”的处理导致病毒和病原体四溢,人类没了这类猛禽提供的完全免费且非常有效的卫生服务,也饱受侵害。
对此展开研究的科学家一度感到困惑:难道食腐肉的动物也会被毒死吗?起初他们推想,或许是死牲畜感染了那些兀鹫。但检查兀鹫尸体却发现,它们不携带任何病毒或感染性细菌,可内脏器官有红肿,肝脏表面覆盖有白色晶体。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患痛风病。科学家进而追踪到当时兽医们广泛使用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并证实这种肾毒性兽药确实是造成兀鹫死亡的首要原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教授、199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彼得·多尔蒂,在谈及“兀鹫事件”时延伸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蝴蝶和毛毛虫是鸟类的食物,它们的生存状况也跟农业和农民大有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