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创手记
普通大众听到“大数据”这个词可能觉得高深,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远。
实际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智能世界,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是面向未来的必备知识储备。拥有适应智能化生活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给孩子讲大数据”丛书作者涂子沛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经常在家中给孩子讲关于数据科学的小故事,孩子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看来,把枯燥难懂的数据科学变得通俗易懂,对涂老师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涂老师说,自己深耕大数据领域多年,一直想为年轻一代做点什么。2019年,编辑部邀请涂老师撰写《给孩子讲大数据》《给孩子讲人工智能》两本书。我负责其中一本——《给孩子讲大数据》的编辑工作。
在涂老师动笔前,我们反复沟通、讨论,确定了几个要点:目标读者定位在三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写作风格应该通俗、幽默;多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大数据知识融入其中。此外,我们会为此书增加插画,图文并茂的形式不仅有助读的作用,还能提升图书的趣味性。
两个月后,即2019年8月,涂老师交稿了。我用了一天的时间,粗读了一遍稿件。从远古人类的刻痕记数、结绳记事、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发明、数学的产生,再到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几代天文学家夜以继日地对准浩瀚宇宙,观测、记录、再观测、再记录……再到近现代计算机、鼠标的发明……涂老师用数十个生动的故事,逐一推演数、数学、数据科学、大数据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数据。最后,涂老师用了一章的笔墨,鼓励青少年要修炼“数商”。
涂老师跑完第一棒后,接力棒交到了编辑手上。随着对这本书的深入编辑,专业的大数据知识带来的挑战扑面而来。我开始查资料、请教计算机和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当然也包括涂老师本人。在如何把内容讲得更通俗易懂、趣味盎然这点上,我向资深儿童科普作家、资深科普编辑请教后,对文稿进行了一番细细打磨。有些内容需要作者重新改写,或做取舍。为了更高效地梳理全稿,涂老师还专程从广州飞来北京。
在梳理稿件的同时,我们也找了多位插画师试稿,考虑内容的适宜性,最终选定一位画风轻松幽默、目标读者年龄感把握准确的插画师。最后,我们敲定为这本书绘制百张插画。有时候,一张插画要改上十几稿,因为有些插画不仅要有趣,还要有纪实性。如此反复,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插画师完成了全部绘制工作。此时,涂老师也完成了《给孩子讲人工智能》的书稿。在为《给孩子讲人工智能》一书绘制插画的同时,我们开始了下一步的书店调研工作。
项目组多次走进书店,针对纸张选择、图书开本、版心大小、标题与内文的字号等诸多细节进行调研。每次回到公司,我们立刻安排设计样张,并组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根据孩子们的反馈结果再反复修改,先后设计的样张不下20版。
一切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因此图书的整体装帧设计也要有趣味性。比如“小数据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篇章页,用了被打散的拼图和完整的拼图设计。拼图上的画面是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又是由无数个像素组成的,灵感来源于盲人摸象,想表达的是:小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认识和应用,是片面的、局部的、分散的;而到了大数据时代,要全面、要系统、要整合,不能再盲人摸象。
(作者系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科普中心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