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

□ 杨玉良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10-18 15:06

当前,人类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诸多技术的运用几近极致。就基础科学而言,诸多学科领域也正孕育着突破,因此催生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在此形势下,我国的科学与技术事业适逢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兼程并进,越来越多的公众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触摸到了科学普及的温度。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之际,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如何更有效地普及科学和前沿问题,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优秀的科普作品根植于科学研究的沃土之中,科普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主动作为和深度参与,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科学传播的开路者,更要成为全社会科学文化的坚守者。历史上享誉国际、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科普著作,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都是科学大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所创作的与自身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科普作品,大多也是广大科学家从“科研”向“科普”的践行。

“科学与未来:院士科普丛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策划,并号召组织各领域院士专家创作的。该丛书总体有如下特点——

一是强调从“科研”向“科普”的转变,打通学术资源科普化“最后一公里”。而且,作者们将所述领域置于整个科学史的宏大背景之下予以考察,并特别注重与历史、哲学、思想、艺术和社会的结合。丛书大多采用讲人物和故事的形式,增添阅读兴趣,进而逐步引导读者形成自己的思考。

二是强调科学精神的弘扬与引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知识普及层面,而是以特定的科学知识为载体,激发公众的科学热情,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培养逻辑思维,树立基于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有别于互联网内容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图书内容。

三是强调科普主阵地由实用技能科普向科学素养科普的转变,也就是从实用技术普及向对科学本身理解的转变,激发读者自己去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读者建立自己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与未来:院士科普丛书”的创作和出版是一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实践探索,不仅希望更好地传播传统科学知识,更希望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内化为公众的信念、思维、行为与习惯,希望将“永远好奇、敢于质疑、探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希望不断吸引一代代年轻人走进科学、奋勇向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本文为“科学与未来:院士科普丛书”总序,文章有删减,题目为编者加)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Baidu
map